2023年重庆全市新增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69.44万户、同比增长8.15%。而这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离不开经营主体不断释放活力与潜力。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公开点赞重庆,对其“三管齐下”释放市场活力,打造西部一流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予以推广。

加强公平竞争监管 办结不正当竞争案件304件

“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这常被用来形容企业尤其是民企在投资兴业过程中遭遇的隐形壁垒,如何破除?重庆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有关部门、区县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情况。2023年办结垄断案件2件、不正当竞争案件304件。

“明招暗定”、“串标”、“萝卜招标”……这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不仅损害了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庆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完善全流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功能,实时推送围标串标线索预警、重大项目跟踪等重要信息。持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专项治理,着力消除对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

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和不予实施强制措施清单,在及时改正的情况下对14类87种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对广告、食品、医疗器械等8个领域45个事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企业开办”一件事 新增经营主体首次超60万户

要释放市场活力,首先必须让更多经营主体进入市场。重庆畅通市场准入,对标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有效落实。过去企业办事往往由于“政策指南看不懂”“申报材料不齐全”而“跑断腿”。重庆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企业“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办结。2023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户,经营主体总量达到369.44万户、同比增长8.15%。

对全市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扩面,50项审批服务事项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告知承诺。市场监管领域地方涉企许可事项“清零”,实现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食品生产许可办理同步,率先实现港资企业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开展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经营主体申报经营范围从“写作文”变为“选条目”,实现经营范围登记“所选即所得”。

全市超40行业已建立信用分级

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信用已经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只有建设好信用环境,才能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重庆坚持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市超40个行业建立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信用为监管提效、为企业减负。

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为信用优良的经营主体建立“申请有额度、办理有时效、拒单有原因、服务有监管”的信用融资“四有”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触发并实施信用奖惩超60万次。为10.34万家农业企业、3.7万家农村专业合作社、120.07万个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聚焦乡村振兴,创新开发纯线上全流程信贷产品,实现涉农融资“降利率、降门槛、减时间、减材料、增额度”。

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

编辑:杨虹    责编:周尚斗,蒋艳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