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晚報

國內半數自動駕駛領軍企業進京

自動駕駛“北京引力”釋放強效應

2020年,北京在亦莊悄然開啓了一次創新:建設全球首個車路雲一體化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現在這裏成爲了全球自動駕駛企業的真實世界試驗場,吸引了國內該領域近半數領軍企業,初步形成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生態。

政策“上新”吸引企業聚集

2021年底,成長於廣州的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進京。奉命北上的副總裁羅琳“壓力山大”,此行她最重要的任務是讓自家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儘快駛上北京的街頭。

無人化、商業化是自動駕駛“下半場”的關鍵節點,前者驗證技術成熟度,後者實現商業循環。但二者曾都面臨政策空白,爲了鼓勵產業發展,本市依託示範區在亦莊設立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相繼發佈十餘項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政策,大多是全國首創。這裏一時間成爲自動駕駛的政策高地。

“再不來北京就晚了!”羅琳深知自動駕駛技術迭代升級之快。然而,北京無人化與商業化政策都需要積攢一定的測試里程,這家剛進京的公司能趕上嗎?

示範區推出的“異地測試里程互認”創新政策打消了她的顧慮,多年來在外地積攢的里程也能納入北京的考覈範圍,從而助其提速完成無人化測試的每個階段。兩年後,北京在全國首次實現整車無人的商業化試點,文遠知行正是獲准企業之一。

“北京引力”讓示範區聚集的自動駕駛企業越來越多。截至目前,示範區累計開放八大場景,部署車輛超過800臺,爲29家測試車企發放道路測試通知書,吸引了50餘家企業在北京發展,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超過3000萬公里。

城市試驗場練就產業實力

“姚班”,這個響噹噹的名字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簡稱,由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創立。在他指導下開設的自動駕駛課程,啓蒙了中國第一批自動駕駛產業人才。

人才是創新的關鍵。北京如何讓如此豐富的自動駕駛人才資源轉化成產業資源?

宏達路與榮京東街路口,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駛來,紅綠燈信息已提前通過雲端和路測計算設備傳到汽車上。三年前,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自動駕駛車路雲一體化“中國方案”率先在示範區落地,建成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

“整個城市就如同一個試驗場,可以不斷爲新產品、新技術提供測試驗證環境,支持企業開展路測設備及系統、車路雲融合算法、自動駕駛仿真等方面的測試驗證,探索降低成本的新模式。”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已吸引十餘家知名高校、企業科研團隊開展新技術的產品化、工程化測試驗證,而奔馳、北汽、小米等整車企業也提供了自動駕駛新技術上車應用的機會。

從北京“駛”向廣闊世界

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上,一輛自動駕駛卡車滿載貨物高速行駛。上千公里的路程一般需要配兩位駕駛員,但得益於自動駕駛輔助,這輛車全程僅需一人,實現人機輪替駕駛。

這輛卡車來自兩年多前在示範區誕生的千掛科技。“自動駕駛卡車從北京‘出發’已經走遍國內20多個省份,陸續啓動五大城市羣幹線物流。”千掛科技負責人算了一筆賬,在勞動力日益短缺的背景下,自動駕駛幹線物流如果減少一位司機,五年便可累計減少75萬元的人力成本。

這樣的故事接連上演,全新的產業格局已在亦莊浮現:自動駕駛領域覆蓋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配送、無人環衛等多個場景,零部件領域覆蓋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個核心零部件,車路雲一體化領域形成相對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佈局……政策、場景、創新加持下的“北京引力”,正助力自動駕駛技術走出實驗室,“駛”入更廣闊的天地。本報記者 曹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