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孟雅檀

身为癌症晚期患者,仍坚持给学生上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朱锐教授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据北京日报报道,朱教授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外校学生慕名赶来。

朱教授不是明星老师,他研究的领域也比较小众,可他的课为什么如此引人?答案就是作为一名老师,他的职业素养极高;作为晚期癌症患者,他带领学生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更加令人震撼。

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还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鞠躬尽瘁只为传授知识,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不受尊敬?他在课堂上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倒在了课堂上,希望学生们不要为他悲伤,而要为他感到骄傲。他上课时戴着围巾和手套,把接受治疗的痕迹藏起来,担心学生看到不舒服。更令人感动的是,朱教授在第一节课就说明自己的身体状态,怕课堂上发生意外,给学生留下阴影。种种细节都展现出他对待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待学生的亲切随和。

面对癌症,一般人都会恐惧害怕,可朱教授的勇气和智慧帮助他能够直面死亡。据担任课程助教的同学说,朱教授觉得“学哲学最大的收获是让他不再恐惧死亡了”,关于生死的思考也贯穿在教学里。学生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跃动的生命力,促使自己审视生命,珍惜当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哲学知识,更是在领悟何为人生。

如何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大学校园里应该多一点这样的生命教育课。当人有勇气面对死亡时,可以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向死而生,是哲学教育,也是人生修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