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栽下致富果 盛开团结花

——蒙自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瞥

工人在采摘蓝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车安达

每年的11月到次年6月,在蒙自的土地上总会多出一种“甜蜜的蓝”,这就是蓝莓的蓝。在长达8个月的采摘期内,挂满白霜的蓝紫色浆果可以源源不断地填补市场“空窗期”,成为红河州现代农业的代表产品之一,也是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在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500亩的高标准数智化蓝莓种植园区内,一排排整齐的蓝莓树郁郁葱葱,戴着遮阳帽的工人正在树丛间劳作。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数智化远程操控模式下,园区内的蓝莓产量相较于传统地栽模式显著提高,每个大棚的亩均产量可以达到1.8吨。截至2023年,该公司产值已达5.6亿元,蓝莓年产量超过6000吨。

蒙自市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充分发挥企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携手发展的重要平台作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工作,促进了企业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发展。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当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的一个典型缩影。下转2版上接1版

每年蓝莓的收获季,有2万多名采摘工人来到该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务工,其中少数民族占45%,他们大多来自我州及玉溪、普洱等州(市)的民族地区和山区。来自绿春县戈奎乡哈鲁村委会阿枯村的哈尼族村民周叶芬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年,通过公司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她成为一名熟悉蓝莓种植的小组负责人,月均收入近5000元。“不仅是我,还有我的丈夫、父母,我们一家4口都在公司工作。一家人可以在一起,收入也不错,能给孩子和老人更好的生活。”周叶芬自豪地说道。

在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许多像周叶芬一样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离开锅碗炉灶,成为了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周叶芬所负责的小组目前有50余人,有哈尼族、彝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员工。“因为语言问题,刚开始大家交流起来有点费劲,时间一长就顺畅了。去年,我还带同事去老家过哈尼族的‘十月年’,尝了我们的长街宴,其他少数民族的同事每次回老家也会给我们带特产,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周叶芬说,“我在这里不仅拿到了稳定的收入,还带领很多哈尼族妇女走出大山,在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工作、成长,彼此照顾,缔结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

“我们招收工人,不论民族、不论地域,只要愿意勤劳致富、愿意多学技术,能够胜任工作的群众,我们都一视同仁。”据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管理员黄思元介绍,近3年来,该公司对各族务工群众开展种植及采摘专业技能和农业知识培训500余场次,总计培训40644人次。通过吸纳劳动力就业、培训,掌握种植及采摘技术的农户不仅可以满足公司扩大生产经营的需要,也把原先靠天吃饭的农户变为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工人,真正做到了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富一方百姓。2023年,该公司带动6710户农户户均增收3.5万元。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向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各族员工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与日俱增。企业也因此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2年,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为蒙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