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紅河日報

栽下致富果 盛開團結花

——蒙自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一瞥

工人在採摘藍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 車安達

每年的11月到次年6月,在蒙自的土地上總會多出一種“甜蜜的藍”,這就是藍莓的藍。在長達8個月的採摘期內,掛滿白霜的藍紫色漿果可以源源不斷地填補市場“空窗期”,成爲紅河州現代農業的代表產品之一,也是帶動當地各族羣衆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在紅河佳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佔地500畝的高標準數智化藍莓種植園區內,一排排整齊的藍莓樹鬱鬱蔥蔥,戴着遮陽帽的工人正在樹叢間勞作。在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和數智化遠程操控模式下,園區內的藍莓產量相較於傳統地栽模式顯著提高,每個大棚的畝均產量可以達到1.8噸。截至2023年,該公司產值已達5.6億元,藍莓年產量超過6000噸。

蒙自市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充分發揮企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攜手發展的重要平臺作用,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企業”工作,促進了企業和各族羣衆的共同發展。紅河佳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當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企業”的一個典型縮影。下轉2版上接1版

每年藍莓的收穫季,有2萬多名採摘工人來到該公司的藍莓種植基地務工,其中少數民族佔45%,他們大多來自我州及玉溪、普洱等州(市)的民族地區和山區。來自綠春縣戈奎鄉哈魯村委會阿枯村的哈尼族村民周葉芬已經在這裏工作了3年,通過公司的培養和自己的努力,她成爲一名熟悉藍莓種植的小組負責人,月均收入近5000元。“不僅是我,還有我的丈夫、父母,我們一家4口都在公司工作。一家人可以在一起,收入也不錯,能給孩子和老人更好的生活。”周葉芬自豪地說道。

在紅河佳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許多像周葉芬一樣的少數民族同胞,他們離開鍋碗爐竈,成爲了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周葉芬所負責的小組目前有50餘人,有哈尼族、彝族、漢族等多個民族員工。“因爲語言問題,剛開始大家交流起來有點費勁,時間一長就順暢了。去年,我還帶同事去老家過哈尼族的‘十月年’,嚐了我們的長街宴,其他少數民族的同事每次回老家也會給我們帶特產,大家相處得非常融洽。”周葉芬說,“我在這裏不僅拿到了穩定的收入,還帶領很多哈尼族婦女走出大山,在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工作、成長,彼此照顧,締結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誼。”

“我們招收工人,不論民族、不論地域,只要願意勤勞致富、願意多學技術,能夠勝任工作的羣衆,我們都一視同仁。”據紅河佳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管理員黃思元介紹,近3年來,該公司對各族務工羣衆開展種植及採摘專業技能和農業知識培訓500餘場次,總計培訓40644人次。通過吸納勞動力就業、培訓,掌握種植及採摘技術的農戶不僅可以滿足公司擴大生產經營的需要,也把原先靠天喫飯的農戶變爲有穩定收入的產業工人,真正做到了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產業,也能富一方百姓。2023年,該公司帶動6710戶農戶戶均增收3.5萬元。

隨着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向好,各類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的持續開展,各族員工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精神面貌和思想觀念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與日俱增。企業也因此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22年,紅河佳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命名爲蒙自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