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荆州日报

现实题材文学的传奇之美

——读潘绍东小说集《歌郎》有感

□易美

有幸结缘潘绍东的中短篇小说集《歌郎》,把我看入迷了,时不时地忍不住发笑。笑是因为情节多趣,因为潘绍东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风格。我的老家是和他所在地相距不远的,我湘阴,他汨罗。俗言“湘汩一家亲”,一点都不夸张。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这样的阅读体验是我最欢欣的,可谓一路惊喜连连。

“《歌郎》由八部短篇和五部中篇构成,共计31万字。它以汨罗‘双江湾’的故事为原点,讲述了近20年来中国南方乡村和基层官场的苦痛、挣扎、变迁和艰难自持,用文学的方式诠释了绚烂楚文化。”百度如是介绍。

这本书已获第六届北京文学奖和第五届毛泽东文学奖。每一篇都是各有风采,令人爱不释手。在此简单分享其中几篇:

主打篇《歌郎》是根据现实人物原型创作的小说,讲的是乡下唱“夜歌”的艺人向锁龙的故事。他年轻时曾在四佬倌陪同下去相亲,穿的四佬倌的新鞋。因地主家儿子的身份相亲失败,之后要退还鞋子,但四佬倌不要,只约定自己去世后向锁龙一定要去给他唱夜歌。37年后,向锁龙如约去唱夜歌。夜歌引来众人追捧,如火如荼。第二天早上,有人告知,在向锁龙休息的晚上,有位强势的女夜歌郎来了,把其他人都唱得败下阵来,必须请向锁龙赶快前去救场。可向锁龙却不知为何迟迟不肯前去与这稀罕的女歌郎相斗。读完后,我迟迟走不出夜歌那清凄独特的曲调氛围,也难以释怀对夜歌郎的敬仰与不舍,以及对夜歌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的沉醉。它是稀缺的,显得那么新,可又那么旧。明明是第一次来到读者面前,却仿佛也是最后一次的道别。这美丽的遗憾是如此动人心魄,足以唤醒人们对于民间文艺的重视。

《我们不是坏人》这篇很有意思,也最有共鸣。小说写的是农村一群深陷“买码”赌博的村民之间发生的欠账矛盾和最终妥善解决的经过。体现了这群农村老百姓有时虽然行事荒诞,却保有自身的行事原则和为人处世的道德操守。其细节描写得生动,令人捧腹之余又不禁拍案叫绝。让多年前曾误入歧途,也买过码的我犹如身临其境,很有代入感。

《荷叶满塘》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写的是两位农村主妇,因为与不争气的丈夫产生了矛盾与隔阂,便私下商量一起离家出走,到外地打工。而后两位丈夫带着怨气一路寻妻。小说细致地描述了丈夫们在寻妻的曲折过程中,面对现实的妥协与改变。而妻子们在打工求生的艰难过程中,观念虽从保守到开放,却始终以维护家庭利益为原则。这些描述很客观,很真实。作品以十个人物名为小标题,串起了整个事件。各有特点,各有立场。作者只负责描摹人性,展示生活真面目,没有隐含任何主观性的褒贬论点。令读者读来酣畅淋漓,不由得感叹:这才是生活!

因为生活的真面目并不是非黑即白。黑与白交融的灰色区域也是真实的一部分。潘绍东的作品是客观呈现,态度中立,但总体传达的依然是令人折服的正能量。

潘绍东能将平淡的细节描述得极其生动。而其独特的文风,又让作品焕发出一种令人迷醉的传奇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