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荊州日報

現實題材文學的傳奇之美

——讀潘紹東小說集《歌郎》有感

□易美

有幸結緣潘紹東的中短篇小說集《歌郎》,把我看入迷了,時不時地忍不住發笑。笑是因爲情節多趣,因爲潘紹東極具地方特色的語言風格。我的老家是和他所在地相距不遠的,我湘陰,他汨羅。俗言“湘汩一家親”,一點都不誇張。所以,讀起來倍感親切。這樣的閱讀體驗是我最歡欣的,可謂一路驚喜連連。

“《歌郎》由八部短篇和五部中篇構成,共計31萬字。它以汨羅‘雙江灣’的故事爲原點,講述了近20年來中國南方鄉村和基層官場的苦痛、掙扎、變遷和艱難自持,用文學的方式詮釋了絢爛楚文化。”百度如是介紹。

這本書已獲第六屆北京文學獎和第五屆毛澤東文學獎。每一篇都是各有風采,令人愛不釋手。在此簡單分享其中幾篇:

主打篇《歌郎》是根據現實人物原型創作的小說,講的是鄉下唱“夜歌”的藝人向鎖龍的故事。他年輕時曾在四佬倌陪同下去相親,穿的四佬倌的新鞋。因地主家兒子的身份相親失敗,之後要退還鞋子,但四佬倌不要,只約定自己去世後向鎖龍一定要去給他唱夜歌。37年後,向鎖龍如約去唱夜歌。夜歌引來衆人追捧,如火如荼。第二天早上,有人告知,在向鎖龍休息的晚上,有位強勢的女夜歌郎來了,把其他人都唱得敗下陣來,必須請向鎖龍趕快前去救場。可向鎖龍卻不知爲何遲遲不肯前去與這稀罕的女歌郎相鬥。讀完後,我遲遲走不出夜歌那清悽獨特的曲調氛圍,也難以釋懷對夜歌郎的敬仰與不捨,以及對夜歌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的沉醉。它是稀缺的,顯得那麼新,可又那麼舊。明明是第一次來到讀者面前,卻彷彿也是最後一次的道別。這美麗的遺憾是如此動人心魄,足以喚醒人們對於民間文藝的重視。

《我們不是壞人》這篇很有意思,也最有共鳴。小說寫的是農村一羣深陷“買碼”賭博的村民之間發生的欠賬矛盾和最終妥善解決的經過。體現了這羣農村老百姓有時雖然行事荒誕,卻保有自身的行事原則和爲人處世的道德操守。其細節描寫得生動,令人捧腹之餘又不禁拍案叫絕。讓多年前曾誤入歧途,也買過碼的我猶如身臨其境,很有代入感。

《荷葉滿塘》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寫的是兩位農村主婦,因爲與不爭氣的丈夫產生了矛盾與隔閡,便私下商量一起離家出走,到外地打工。而後兩位丈夫帶着怨氣一路尋妻。小說細緻地描述了丈夫們在尋妻的曲折過程中,面對現實的妥協與改變。而妻子們在打工求生的艱難過程中,觀念雖從保守到開放,卻始終以維護家庭利益爲原則。這些描述很客觀,很真實。作品以十個人物名爲小標題,串起了整個事件。各有特點,各有立場。作者只負責描摹人性,展示生活真面目,沒有隱含任何主觀性的褒貶論點。令讀者讀來酣暢淋漓,不由得感嘆:這纔是生活!

因爲生活的真面目並不是非黑即白。黑與白交融的灰色區域也是真實的一部分。潘紹東的作品是客觀呈現,態度中立,但總體傳達的依然是令人折服的正能量。

潘紹東能將平淡的細節描述得極其生動。而其獨特的文風,又讓作品煥發出一種令人迷醉的傳奇之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