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尹明亮 王凱 孫佳琪 濟南報道

在山東大學圖書館,有一批特殊的館藏,它們有的經歷了千百年風霜,泛黃的紙頁裏講述着歲月的故事。有的曾經歷炮火洗禮,幾經波折,見證了民族的崛起。他們中還有許多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藏書人,頁碼中承載了文化的傳承。它們一起構成了山東大學圖書館31萬餘冊件的古籍文獻收藏,這也是山東高校圖書館中最大規模的中國古籍館藏資源。

國家珍貴古籍87部

不少是從戰火中走來

與山東大學圖書館832萬冊件的紙質文獻館藏相比,31萬餘冊的古籍文獻收藏數量看上去似乎佔不到多大的比例,但在百廿山大,這些古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其中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就有87部。無論是古籍收藏的數量,還是入選國家珍貴名錄的數量,在國內高校中都能名列前十。

“對山東大學圖書館來說,這些古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也享受着特別的保護。”說起山東大學的古籍收藏,圖書館館長趙興勝如數家珍。

走在恆溫恆溼的特藏書庫,古樸的紙香味似乎從歷史中穿越而來,各色古籍頗有滿目琳琅之感。

這裏收藏有明清民國時期許多著名藏書大家的圖書。如毛氏汲古閣、朱彝尊曝書亭、黃丕烈士禮居、阮元文選樓、楊以增海源閣、傅增湘藏園、王獻唐雙行精舍等的藏書,這裏均有。

“這些古籍保存至今殊爲不易,其中很多在抗日戰爭中幾經波折,最後纔回到了山東大學。”趙興勝介紹,在抗戰爆發後,山東大學曾經先後分三批將學校的圖書、儀器、案卷等進行轉移,其中最多的第二批837箱運至浦口後,因南京失陷,全部丟失。所幸最珍貴的一批圖書輾轉到了四川,在抗戰結束後,總共有90箱圖書又回到了覆校後的山東大學,其中包含線裝書5000多冊。

在山東大學如今的館藏中,那90箱圖書所佔比例已經很小,但這裏的每一本其實都有它的傳奇經歷。

“現有的館藏中有不少是海內孤本,如《鄭襄敏公赤牘》十九卷、《柳堂遺集》十三卷、《雙魚編》六卷、《幸魯寶翰》九卷等,每本書都值得細細地去研究。”趙興勝說。

從紙張到文字

古書裏的故事講也講不完

在山東大學古籍館藏中,每一本古書都講述着不同的歷史。作爲孤本的《鄭襄敏公赤牘》十九卷是山東大學收藏的代表性古籍之一,這是一本明萬曆三十五年刻本,刻印年代離作者鄭洛去世只相隔了數年的時間,“穿越”到數百年後的今天,它的每一頁紙都是歷史的符號。

“鄭洛長期主政西北邊鎮,對大明西北邊疆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書收入明萬曆二年至二十八年鄭洛與內閣、六部、督撫官員等往來信函,對於考證明代西北邊疆重要事件及邊疆政策具重要學術價值。”趙興勝介紹。

翻開館藏的清抄本《山海經》十八卷,歷任藏書人在書中留下的痕跡也講述着一個特別的故事。此書原爲清人據季振宜所藏宋本所抄,版本價值極高。後輾轉被湘潭人黃篤恭收藏於聽天命齋,1904年,黃篤恭客死上海後,所藏圖書面臨散佚,當時著名的藏書家王禮培因自己無資購買,於是勸同爲藏書家的葉德輝購買,並說有書商欲購去轉賣到日本,葉德輝卻說,“我不能爲中國辦海防。”無奈之下,王禮培便購買了這一本《山海經》,後來葉德輝欲藉此本校書,王禮培諷刺道:“倘不辦海防,君安所得此書以校哉!”後來,王禮培也無奈售出此書,並作跋記錄此事,還發出了“尚在中土”的感嘆。

“古書裏的故事講也講不完,每一本書都有着不同的故事。”趙興勝說,在山東大學圖書館,除了這些孤本古籍,金石拓片和明清地方誌也是學校古籍收藏的特色,對於書法、藝術以及歷史研究來說,這些古籍的價值都不可估量。

“以地方誌爲例,這裏收藏了幾乎國內全部省份的省志,絕大多數的州志,在國內圖書館中,算得上是比較全的了。這些地方誌對於歷史研究以及明清社會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價值,翻開每一本書,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段真實的歷史。”趙興勝說。

不少圖書來自名家捐贈

“有人傳承下來,再老的書都是活的”

在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幾位博士正對學校館藏的丁山先生所捐贈的文獻進行研究。作爲曾經在山東大學任教的著名學者,丁山先生去世前留下遺言,要將他的5000多冊藏書捐給山東大學。於是,在上世紀50年代丁山先生去世後,他的家屬將藏書分多次從他的安徽老家運到了山東大學圖書館。

“這些圖書都是老先生做研究時使用的,其中有些做了批註,對後來的研究者來說這也是一種傳承。”在趙興勝看來,古籍特藏庫裏雖略顯陰冷,但這裏的古籍卻是有溫度、有情誼的。

“在館藏的圖書或古籍中,一代代老學者捐贈的數量不在少數,在他們看來,圖書不是個人的財富,而是一種文脈的傳承,有人傳承下來,再老的書都是活的。”趙興勝說。

1946年,經歷了抗戰停辦之後,山東大學在青島覆校,著名物理學家周鍾歧擔任覆校委員會主任,當時百廢待興的學校圖書不多,周鍾歧把自己的一些藏書捐給了學校。

著名歷史學家盧振華、考古學家郭寶鈞、哲學史家龐樸……歲月如煙,斯人已逝,但他們曾經收藏的圖書也都在山東大學圖書館裏留了下來。而就在前兩年,學校退休教師張吉周、趙淑梅夫婦也向圖書館捐贈了古籍31種149冊。

“捐書的並不止這幾位老教授,雖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們不約而同的延續着這種傳承,也正是他們的奉獻構建了百廿山大圖書館藏的底蘊。”趙興勝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