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困境中人从各地赶来参加劳作、治愈身心

沪郊有座“共生关怀农场”

黄勇娣

本报记者 黄勇娣

近日,在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的阿林有机农场里,一场特殊的公益市集活动拉开帷幕,现场摆出的有机蔬果、手工糖果、创意工艺品等吸引许多游客流连忘返,而这些摊位背后的努力和探索更打动人心。

来自上海市区的王阿姨听说了市集背后的故事后,带走一盒标价60元的草莓,却扫码支付了100元。对于多出来的40元,她表示捐给由上海明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发起的这场公益市集。

“你们正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用心关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并为他们开辟出了自力更生的渠道、重返社会的学习区。”王阿姨对公益市集负责人黄永中说。

为处在特殊困境中的人群开辟一个避风港,让他们在郊野农场中从事简单劳作,并在单纯环境中通过交叉支持、互助共生来达到相互疗愈的目的。今年初,明日公益组织携手阿林有机农场首次推出这样的“共生关怀农场”,人们文化基因里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农耕记忆迅速被激活,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殊困境群体陆陆续续前来。

12岁的宣宣从小患有重度自闭症导致言语功能受损,不能正常上学,甚至无法与人交流。得知上海有座共生关怀农场,宣宣的父母带着孩子从广州来沪,在阿林有机农场所在的中洪村租房住了下来。

每周有4个上午参加传统文化课,每天吃的是有机种植的蔬菜,时时呼吸着田野间的新鲜空气,小宣宣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舒展。如今,宣宣已在村里住了2个月,经历了江南的开春,闻到了枝头叶芽绽放的气息,病情有了很大改善,逐渐对他人放下戒备,变得乐于和人交流。

今年35岁的小陈,曾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之前,因为原生家庭与社会职场中的一些经历,他患上了抑郁症,一直渴望找到一个梦想中的“桃花源”,得到暂时的休息。来到阿林有机农场后,他加入了农场的劳作队伍。

这几天,他一边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在大棚里给番茄苗吊蔓,或去仓库整理打包盒。在劳动中,他渐渐与农场的其他员工交上朋友,整个人开朗了起来。“他会在干活的时候,跟着音乐唱起歌来。”公益培训老师黄绎霖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已有七八批次特殊困难人群加入共生关怀农场,参与劳作之余,还会参加公益组织在农场开办的“老子学堂”传统文化课。每周二至周五,早上7点至8点半,共生关怀农场成员会来到课堂听一个半小时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老子的《道德经》到诸葛亮的《诫子书》,从“道法自然”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老子学堂’的牌匾,是我们老师和学员一起用麻绳和扣子拼出来的。”自己动手DIY,循环利用,是共生关怀农场的另一特点。公益市集上,一些学员在露天舞台上表演节目,一些孩子家长动手做了雪花牛轧酥等点心,还有学员采摘了自己参与种植管理的蔬菜水果,附近村民和网上闻讯而来的志愿者也纷纷摆摊助阵……大家还一致决定,把当天营收的10%捐给大同公益社区基金,以支持这一公益形式的后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