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4月20日電 (記者 閆旭)在第55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福建省第三屆海峽科學放生護生研討會20日在福州閩侯白沙金鐘閣禪寺舉行。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福建省水土保持學會、福州閩侯縣佛教協會聯合舉辦。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宗教界代表及環保志願者等,共同探討如何科學放生護生、預防外來物種入侵、保護本地生態系統。

圖爲4月20日,社會、宗教界在福州向閩江流域增殖放流草魚、鱅魚、鰱魚等魚苗約17萬尾,以保護閩江母親河。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 供圖

海峽科學放生護生聯盟揭牌成立,社會、宗教界代表簽署科學放生護生倡議,並向閩江流域增殖放流草魚、鱅魚、鰱魚等魚苗約17萬尾,以保護閩江母親河。

據介紹,近年來,動物無序放生現象增多,不按動物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盲目放生,給自然環境、生態系統帶來了負面影響。爲此,有識之士組成該聯盟,倡導社會各界共同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

現場同時通過科學放生護生科普館及研討會線上直播,向社會普及科學放生護生知識。舉辦科學增殖放流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研討會,來自生態環保、水產生產、法律界的多位專家學者,對如何科學增殖放流及違法放生需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問題展開研討。同期進行科學放生現況圓桌交流,社會各界代表對如何規範放生行爲提出建議。

爲什麼放生要用本地物種?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友玲說,本地野生動物的基因,經上千萬甚至上億年的演化,已經很穩定。若用域外物種放生,可能造成本地物種基因污染,甚至導致本地物種消亡,破壞生態穩定性。

如何依法依規、科學合理地放生?福建省水產學會常務理事黃健說,人工增殖放流時放流地點、時間、苗種、操作很重要,應選擇本地經濟、瀕危、特有的物種,按安全、來源、效益等原則放生,禁止放生外來、改良物種。

據介紹,福州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日前向各縣(市)區、高新區民族宗教局,福州市佛教協會、道教協會發出《關於進一步規範宗教界水生生物活動的通知》,要求加強宣傳引導,樹立生態理念;規範放生行爲,科學開展活動;加強協調聯動,發揮示範作用。(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