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二年建機器大廠廠房。資料圖片

智能噴塗生產線二期項目。 通訊員 潘寧 攝

□通訊員潘寧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徐寧

走進晨光1865園區,彷彿可以觸摸到中國近代軍工之門。每逢節假日,大中小學生紛紛組團來園區接受紅色教育、體會軍工精神、瞭解航天文化。

園區是南京晨光集團公司在廠區舊址上開發的,其前身是1865年李鴻章創辦的金陵機器局,系中國近代四大兵工廠之一,被譽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

1928年7月,金陵機器局改稱金陵兵工廠。1931年7月,留日歸國的李承幹出任廠長,對金陵兵工廠實施全面改造,成爲中國最具規模的兵工企業。至1937年,金陵兵工廠新建、擴建的各式建築總面積5萬餘平方米,產品包括步槍、機槍、衝鋒槍和手槍,尤以迫擊炮爲主。

1937年8月13日,金陵兵工廠成爲日機轟炸的主要目標;12月,金陵兵工廠職工在日機不斷轟炸下,冒死搶運、日夜突擊,只用16天時間便將4300噸器材、設備從南京拆裝突圍,祕密搶運到重慶。金陵兵工廠西遷重慶後,更名爲第二十一工廠。

作爲當時全國最大的兵工廠,15200多員工先後生產馬克沁重機槍1.8萬挺、各種輕機槍1.1萬挺、迫擊炮7660門、各種步槍29萬支、82迫擊炮彈320萬顆、手榴彈31.15萬顆、TNT藥包200多萬個,以及其他產品若干,其產量約佔全國兵工廠武器總產量的60%,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線。

抗戰勝利後,第二十一工廠部分遷回南京,改稱第六十工廠,繼續從事兵器製造。解放戰爭中,隨着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都取得了重大勝利,蔣家王朝搖搖欲墜。1948年11月下旬,國民黨政府決定將第六十工廠遷往臺灣。

在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號召下,第六十工廠的工友們積極響應,堅決反對遷臺。廠方搬遷要拆機器,大家故意把重要零部件拆得殘缺不全,阻撓遷臺。同時,爲做好南京解放後的復工準備,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登記工廠的失業工人,很快有三四百名工人登記。

南京解放後,4月27日早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後勤部軍械部部長陳子堅和軍代表江敏、徐建等騎馬來到工廠,受到200多名工友的熱烈歡迎。軍代表江敏說:“工人兄弟們,我們不是來接收而是來接管,是依靠廣大工人兄弟來管好工廠的,你們不辭辛苦地保護了工廠的安全,你們都是工廠的主人,工廠的一切都應交給全體工人兄弟。”

此後,工廠改稱華東軍區軍械總廠,開始煥發新生,在新中國建設中繼續展現卓越風采。

1965年以來,南京晨光致力於中國航天事業,從地面設備到航天產品,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經過數十年來的發展,公司具備航天伺服技術研發的核心能力,研製領域涵蓋電液、燃氣、電動伺服技術,均處於國內先進或領先水平。”南京晨光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南京晨光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智能總裝創新中心、裝配及系統集成中心主依託單位,更在載人航天以及國家重大基礎科研項目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牢固樹立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金陵”兵工,至今已有159年的歷史,雖幾易其名,但始終以軍爲本,見證了中國民族軍工和航天事業的崛起,經歷了從機器製造到智能製造的鉅變,在新徵程上,必將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