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法治日報春耕農忙時節,一些商家在農村地區推銷量子賦能技術,聲稱用了他們的機器,不僅能實現增產增收,連農作物的口感都會有明顯改善。媒體近日調查發現,所謂的量子賦能技術只是商家誇大宣傳的噱頭,其實質是僞科學和營銷騙術。

量子賦能農作物的宣傳聽起來頗具科技感並極具誘惑力,但這只不過是商家營銷的噱頭。首先,量子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領域,由於其應用條件苛刻、價格昂貴,短期內不可能在農業種子或日常用品上大規模商業化使用。其次,商家宣稱的所謂“神奇效果”並無科學依據和實證支持。這種營銷套路不僅讓農民遭受經濟損失,也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打假護農保春耕,需要多方合力揭開量子賦能農作物種子的“遮羞布”。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在農資打假行動中,既要管假農資,也不能放過這些騙農坑農的假技術、僞科學,必須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另一方面,要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民開展培訓,普及農資識假辨假知識,引導農民科學使用農資產品,從而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餘明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