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蕪湖日報

□ 記者 唐樂燕 實習生 賈豐蔚 文 記者 梅韜 攝

75年前的今天,蕪湖解放了,解放軍進入蕪湖城區。這一天,永載於蕪湖史冊。

75年後的今天,97歲解放親歷者、蕪湖老人鮑弘達,爲我們講述75年前解放軍進城那些鮮爲人知的細節,一起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解放軍進城前夕

“雖然不遠處的江上在打仗,但城區是安寧的。”

鮑弘達生於1927年,黃山人,1947年來到蕪湖求學,畢業後任職於我市建設部門。如今雖已97歲高齡,但他的精神很好、思維清晰、談吐流利,說起1949年蕪湖解放前後的事情,記憶猶新。

“1949年4月,我在安徽學院土木工程系就讀,即將畢業。”鮑弘達清楚地記得,75年前的整個4月,江對面很不平靜。“我們在學校唸書,那段時間,每天都能聽到江對岸炮聲連連,晚上還能看到信號彈……”一直到4月23日,炮火聲才停下來。

記者問及當年怕不怕時,鮑弘達擺着手,直言“一點都不怕”。據鮑弘達回憶,當時他和學校地下黨同學交往甚密,深受影響,清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渡江,所以心裏一點都不慌。“實際上,不僅是我沒受到影響,當時蕪湖城區一切照常。雖然不遠處的江上在打仗,但城區是安寧的。”

採訪中,老先生再三向記者強調,蕪湖城區是和平解放的。史料中詳細記載了城區得以和平解放的始末——

從1949年4月20日晚 “渡江第一船”成功突破敵人防線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氣勢如虹,不斷推進,4月21日晚解放繁昌,22日解放南陵,23日解放軍沿江東進解放瀂港……其間雖然國民黨也派出了增援,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面前,國民黨守軍根本無法抵抗,迅速潰敗。眼看江防崩潰,在蕪湖的國民黨軍早已風雨飄搖,部分殘兵敗卒倉皇逃跑,蕪湖城實際成了一座沒有佈防的空城。與此同時,由於蕪湖市區地下黨組織和人民的有效工作及緊密配合,蕪湖解放時,商店正常營業,學校照常上課,工廠沒有停產,水電沒有中斷,社會秩序井然。

解放軍進城

學生們上街遊行,高呼歡迎解放軍進城

雖然已過去75年,1949年4月24日這一天,還牢牢刻在鮑弘達的記憶中,從不曾模糊。

“那天一大早,學生會幾個積極分子就四處號召發動同學們一起上街遊行去。”鮑弘達回憶道,那天上午他和同學們一起,從學校出發,途經中山路、二街,一路走到寶塔根,“一路上,我們高呼着‘歡迎解放軍!’每個人都很激動。”遊行後,學生會還邀請解放軍進學校作報告,詳細介紹戰爭的經過。

讓鮑弘達最爲念念不忘的,是那幾個帶頭的同學。“那一天他們終於公開身份,我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地下黨。當時,我們大多數的學生,都是通過這些地下黨同學,瞭解到進步的思想,對共產黨充滿敬仰和嚮往。”鮑老鄭重介紹了這幾位地下黨的名字——吳道栽、章臣權、周鶴峯……他說,不能忘記這些人,這些地下黨冒着流血犧牲的風險,在宣傳黨的各項政策、取得敵人的情報、團結羣衆等政治宣傳工作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爲迎接解放軍進城做了大量縝密、細緻的工作。

而那一天,22歲的鮑弘達肯定沒想到,當時的他,走上街頭見證了歷史,他參與的這場迎接解放軍進城的遊行,後來被詳細地載入史冊——

《中國共產黨蕪湖歷史》(第一卷)記載:4月24日上午8時,人民解放軍二六二團3個營以一營爲先導,在市各界派出的代表的迎接和引導下,從老浮橋(今弋江橋)進入沿河路,經國貨路、中正路(今中山路步行街)進入市區,沿途受到人民羣衆的熱烈歡迎。安徽學院地下黨組織以“應變委員會”名義組織大中學校幾千名師生上街遊行,高呼口號,熱烈歡迎人民解放軍解放蕪湖。解放軍沿街張貼中國人民解放軍約法八章、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安民告示。各營分頭查封和看管倉庫、堆棧,保護公共設施和人民財產。師(團)部設在範羅山,一營駐沿江碼頭,二營駐火車站,三營駐張家山至雞毛山一帶。由於蕪湖地方黨組織的緊密配合和有效工作,蕪湖完好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在蕪湖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謝汝昌、劉格非等起義人員,在原縣政府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宣告了蕪湖和平解放。

解放軍進城後

完成城市接管,建設新蕪湖

鮑弘達對於解放軍進城的回憶,還有很多是進城後的事情——

“解放軍進城十天後,恰逢五四青年節,中山紀念堂裏開展了五四紀念大會,吸引了很多羣衆和學生去看。會上,皖南遊擊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時任蕪湖市軍管會副主任李步新,向全體民衆作了一個多小時的長報告。他從五四運動開始講起,詳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革命,闡述了黨的宗旨和信念,進一步贏得了羣衆的信任。”

“報告會幾天後,中山紀念堂舉行了歌劇演出,解放軍文工團帶來了《白毛女》。那是我第一次看歌劇,唱得特別好,深深打動了我,至今依然是我看過的最高水平的歌劇。現在想來,我黨的解放宣傳工作做得真好,解放軍走到哪,《白毛女》就演到哪,這部劇通過高超的藝術感染力,給廣大勞動人民上了一節思想課。”

“到了1949年6月,剛畢業的我正不知何去何從時,聽說辦起了蕪湖幹校,便進入其中學習。雖然只有短短几個月,收穫卻很大,幹校深化階級教育,提高階級覺悟,講授理想信念。此外,業餘活動也很豐富,我還組織辦了名爲《求真》的牆報,整個人充滿着革命熱情。”

“1949年9月,我被分配到了市政府建設部門,滿懷着激情投入到城市建設中,每天都十分忙碌。我還記得第一個任務是修被水毀的二街道路……到了10月1日前一天,爲了慶賀新中國成立,我再次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單位出了一期專題牆報,雖然形式簡單,卻意義非凡。”

……

細節深處方顯歷史暗香,鮑弘達老先生這些回憶看似瑣碎,卻又處處透露着解放軍進城後的歷史細節——

鮑老聽過的報告、看過的話劇的背後,是解放初期蕪湖市城市接管的歷史,是有條不紊地完成了蕪湖市從舊政權到新政權有序的過渡:蕪湖解放後,八十八師根據上級黨委決定,臨時接管蕪湖,組織了臨時接管委員會;4月30日,蕪湖接管工作移交二野第十軍;5月1日,華東軍區任命杜義德(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十軍軍長)爲蕪湖市軍管會主任,李步新爲副主任;5月10日,蕪湖市人民政府成立,發佈首張政府佈告,華東軍區任命李步新爲市長,江靖宇爲副市長;5月12日,中共蕪湖市委員會成立,直屬華東局領導,由中共南京市委代管,市委由李步新等11人組成,李步新、杜義德、朱輝、石堅、江靖宇等5人爲常委,李步新任市委書記……

而鮑老滿懷革命熱情投入蕪湖建設的個人經歷,則映射着蕪湖解放初期全市人民團結起來建設新蕪湖、迎接新中國誕生的歷史:蕪湖市解放後,經過數月的軍管和建政,至9月下旬召開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時,整個接管工作已經基本結束,工作重心開始轉向社會改造和經濟建設,很快拉開了團結全市各界人民建設新蕪湖的序幕。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先後改建、擴建人民電影院、大衆電影院、勝利電影院、市新華書店、市文工團等文化娛樂場所和文化劇團等團體,建立市人民教育館,下設圖書館、俱樂部和體育場,發行革命書刊,放映革命電影,排演革命戲劇和音樂,豐富人民羣衆的文化精神生活,社會主義文化開始佔領文化陣地。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對市內主要街道中山路、北京路、中江路、中二街,一直到環城路等進行整修……市委、市人民政府建設新蕪湖的舉措,得到蕪湖各界人民異口同聲的熱烈稱讚,爲建設新蕪湖打響了第一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