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庆日报2023年,安庆市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05.1%,居全省第2位;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554.8亿元、同比增长120%,居全省第4位。(《安庆日报》4月17日)

确实,新质生产力,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我们要因地制宜,对我市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深刻把握,充分利用我市的产业基础,在推动新经济、新技术与新旧产业的渗透融合中,准确定位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近年来,我市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39家、745家、12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2家,均居全省前列。

针对当前头部企业链主化、制造业企业平台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扎实抓好企业梯度培育。要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意愿和能力,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技术攻关、生态搭建和垂直一体化整合,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电动汽车、锂电池,成为我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双双破千亿;这正是我市制造业向“新”向“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的底气所在。

前不久,我市首个商业航天项目——高光谱卫星数据中心及卫星制造项目正式落地高铁新区“商业航天产业园”;近日,首个超50亿元的第二个商业航天项目也落子安庆;“双生谷”,正努力在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同时,我们要采用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100”跨越的关键环节,也是开辟出新质生产力快速成长的“苗圃”。我们要有效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接。形成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为他们创新发展装上动力引擎,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

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浙江大学安庆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共性创新平台已落子我市。利用好这一平台,让企业急需的创新服务,技术、人才、应用场景……都可以在平台“下单”,让系统进行智能“撮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响应“接单”,提供解决方案,以此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而关键因素却是人才支撑。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我们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向“新”而行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潘天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