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弘毅 本报通讯员 吕 华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是超万亿级且长期仍有广阔增长空间的庞大产业,在滁州,这个大产业正蓬勃发展,激荡着强劲的新质生产力。

4月初,位于来安经济开发区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期生产车间内,600余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在工作台之间搬运光伏储能电池的生产配件,工业机械手臂熟练地抓取、装卸材料,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目前光伏订单充足,为了达到满产满销,公司所有生产线全负荷运转。随着二期年产13GW的N型电池项目的全面投产,今年产能将突破53.5GW。”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关部负责人欧阳建波对今年发展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该企业主要从事光伏储能电池的生产,之所以选择在滁州来安投资,除了看中该地独特的交通、区域、资源优势之外,还有该地完善的光伏上下游产业链优势。

同样位于来安经济开发区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极具创新力的太阳能科技企业,一期项目于2019年11月7日签约,12月29日正式开工,2020年5月28日正式投产,实现当季签约、当季开工、半年投产,创造了大体量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这得益于该县良好的营商服务环境,以及帮扶人员优质高效的服务。”该公司公共关系总监金勇对当地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他说,企业从招引到投产,该县实行全过程闭环帮扶,晶科能源滁州基地投产的这几年,每年都跨越一个新台阶,让企业对在来安的投资充满信心。

皖东大地,正掀起一片追“光”逐“绿”的热潮。仅来安县,2023年光伏产业链产值就达268亿元。

“我们充分发挥捷泰、晶科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固链、延链、强链,招引了一大批先进光伏企业,做大追‘光’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来安县发展改革委主任胡志斌说。

不仅仅是来安,整个滁州,都在向“世界光伏之都”加速迈进。这里已培育出千亿光伏产业群,覆盖了石英砂、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完整产业链条,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东方日升等“光伏巨头”纷纷在此布局。

投资的加码,项目的扩大,源于“光伏巨头”们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当地营商环境的认可。截至去年底,光伏产业龙头企业——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连续5年在滁州追加投资,在滁累计投资达108亿元。自2018年在滁州建厂以来,五期项目共建成9个生产车间、40条生产线。“如今这里的光伏组件生产占整个集团公司的1/3。”公司总经理付德臣说。

如今,全国光伏产业20家头部企业中,已有9家落户滁州。去年,滁州光伏和新型储能重点企业达66家,全年产值达1362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