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託舉着載有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征,奔赴“天宮”與“神十七”乘組會師。

中國空間站將見證第四批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標誌着我們在“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逐夢征程上,邁出了又一堅實的步伐。

▲ 長二F火箭發射現場(王樂天 攝)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在此次發射任務中,爲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與神舟十八號飛船研製交付了共58臺主發動機和姿軌控發動機,以及熱控分系統及生命保障系統泵閥等關鍵設備。

載人航天工程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次完整的載人航天飛行,需要多種型號、高可靠性的主發動機、助推發動機、高空發動機、姿態控制發動機和軌道轉移發動機,功能從運載火箭的主要動力裝置擴展到飛行器軌道的變換和修正、姿態控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作爲我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軌姿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爲一體的專業研究院,航天六院全系列動力系統,不僅提供了穩妥可靠的強勁推舉,更通過精準的姿態控制與貼心的生命保障系統,全程護航新一批“太空三人組”奔赴“天宮”。

▲ 航天員葉光富(中)、李聰(右)、李廣蘇(左)(王樂天 攝)

設計改進精益求精

六院研製團隊時刻保持着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時刻緊繃着發動機質量弦和狀態弦,手持“放大鏡”找問題,嚴格按計劃完成涉及發動機的所有檢查、測試、安裝操作、質量確認和複查雙想等工作。對於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動力產品的每一次改進都十分謹慎,每項技術都要經過反覆打磨驗證後纔會使用,以確保產品結構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優化,在確保安全性、冗餘度的基礎上進一步保證發動機的可靠性,實現安全可靠地把航天員送上太空。除了嚴格按技術要求和流程完成規定動作,更是重點關注與發動機相關的問題或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時按質量控制要求處理技術問題,解決疑難雜症,把控技術風險,把每一份擔心轉化爲進一步提升質量的舉措,將風險的發現與解決落在地面,確保發動機不帶任何隱患上天。

產品質量反覆把關

六院研製團隊始終堅持“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實行“優中選優、嚴上加嚴”的管理措施,嚴格把控生產製造全流程,對所有原材料進行百分百入廠複驗,對關鍵原材料和鍛鑄件產品的性能指標進行嚴格控制,並在生產裝配過程中優選零部組件,確保同批性能數據最優。擇優配置生產人員,並在關鍵環節設置質量確認把關,創新開展質量確認制工作,確定了以“現場確認+過程確認+結果確認”相結合的模式,開展全過程質量確認工作,從產品保證管理、質量保證、工藝與物料保證等方面對產品生產、試驗等各環節採取了針對性的質量控制措施,進一步規範開展航天產品質量確認與內部驗收放行工作,探索出適應中國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模式。

抽檢試車嚴格考驗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一、二級主動力常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在交付前,必須首先經過在六院試驗區抽檢試車的“考驗”。近年來,六院研製團隊以“卓越產品行動”爲抓手,持續推進數字化建設,在發動機快速對接安裝、閉環壓力控制、數據快速判讀處理、多型號試驗系統快速切換、多試車臺單套測量系統並行測試準備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在抽檢試車工藝文件體系要求基礎上,大到加註量、增壓速率,小到輔助管路長度、固定位置等每一項細節都要持續固化狀態,減少試驗系統狀態變化對抽檢任務的影響。經過持續迭代優化,該試驗系統具備了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精準度等特點,爲運載火箭主動力發動機的抽檢試車數據測準測全、安裝對接高可靠性等提供了質量保證。

飛船出征穩妥可靠

本次發射任務中,六院研製團隊爲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研製交付的推進分系統,包含了48臺空間發動機以及高壓氣瓶、貯箱、閥門、電子單機等產品,承擔了飛船姿態控制、軌道機動、返回再入等所需的全部動力,確保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太空中能夠俯仰有度、動靜自如,精準抵達“天宮”。飛船研製過程中,開展了加熱採集系統升級工作,通過重新編寫軟件測控程序,使控溫點定位更加精準,動態智能溫度控制更加精確。不僅有效提升了加熱採集系統自身的熱量利用率,也使得飛船推進系統變得更加“健康”。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馬虎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供圖)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