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 李广健

职业院校的思政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思政课不是遥远、抽象、枯燥的,要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让思政课课堂有知有味,成为学生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笔者认为,只有让思政课变得更有温度、广度和深度,学生才能抬起头,思政课才能真正“活”起来。

从“裁判员”到“领跑员”,引领共同成长。教学是教与学的交互,是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良性的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老师放下所谓的“师道之尊”,从“裁判员”转变成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员”。在知识更新的时代,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某些方面并不比老师差,这就更需要老师转变角色,不仅要教学生,还要和学生共同学习,甚至还要向学生求教。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让学生成为师生平等中的“首席”;其次要弯下腰来与学生探讨,与学生共学共进;再次要适时适当地给学生点赞,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敢学敢讲,真正激发学习兴趣,老师也从“牵”着学生走变为“引”着学生走。

从主讲者到到主导者,激发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容易产生学习疲劳,缺少深度思考,影响学习实效。这就要求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实际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运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其次,要关注时政热点。现行教材所选案例有些严谨有余、活泼不足,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第三,要聚焦身边小事。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情景着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完成学习目标。

从课堂到课外,注重学以致用。思政课的目标就是要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在实践教学中,要始终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依据学情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实践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将学生对理论的坚定信仰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实践认同。在学校内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参观校史展馆、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等,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联动。在校外合作方面,可充分利用社区等资源,积极为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志愿服务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在校企合作方面,在学生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阶段,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走访企业,全过程参与学生实习,将思政元素和企业文化融入学生实践过程,为实践课提供思政教育介入的新思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合适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打通思政课融入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思政课老师应放下身段,变遥远为亲近,让思政课更有温度;应转变教学方式,变抽象为具体,让思政课更有深度;应走出课堂,变枯燥为有趣,让思政课更有广度。

(作者单位:仪征技师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