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州日報

□ 李廣健

職業院校的思政課堂作爲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主陣地,大有可爲,也應大有作爲。思政課不是遙遠、抽象、枯燥的,要讓學生真學真信,願學愛學,讓思政課課堂有知有味,成爲學生喜愛並終身受益的課程。筆者認爲,只有讓思政課變得更有溫度、廣度和深度,學生才能抬起頭,思政課才能真正“活”起來。

從“裁判員”到“領跑員”,引領共同成長。教學是教與學的交互,是教師和學生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過程。良性的師生互動是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的,這就需要老師放下所謂的“師道之尊”,從“裁判員”轉變成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跑員”。在知識更新的時代,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某些方面並不比老師差,這就更需要老師轉變角色,不僅要教學生,還要和學生共同學習,甚至還要向學生求教。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學生對話,讓學生成爲師生平等中的“首席”;其次要彎下腰來與學生探討,與學生共學共進;再次要適時適當地給學生點贊,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敢學敢講,真正激發學習興趣,老師也從“牽”着學生走變爲“引”着學生走。

從主講者到到主導者,激發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習,容易產生學習疲勞,缺少深度思考,影響學習實效。這就要求老師轉變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結合實際找到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根據教學目標,適當運用現代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其次,要關注時政熱點。現行教材所選案例有些嚴謹有餘、活潑不足,往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從學生關注的時政熱點入手,調動情感因素,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引人入勝,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第三,要聚焦身邊小事。富有典型意義的事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教學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夠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使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原型、感興趣的情景着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老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以最大的熱情、濃厚的求知慾完成學習目標。

從課堂到課外,注重學以致用。思政課的目標就是要學以致用,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思想認識。在實踐教學中,要始終以現實問題爲導向,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依據學情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實踐教學,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爲主動學習者,將學生對理論的堅定信仰內化爲情感認同、外化爲實踐認同。在學校內部,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如參觀校史展館、大學生創業基地和校內實訓基地等,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銜接聯動。在校外合作方面,可充分利用社區等資源,積極爲學生社會實踐搭建平臺,組織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開展特色鮮明的實踐活動,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志願服務等,在實踐中學以致用,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讓思政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亮”起來。在校企合作方面,在學生頂崗實習或工學交替階段,思政課教師要積極走訪企業,全過程參與學生實習,將思政元素和企業文化融入學生實踐過程,爲實踐課提供思政教育介入的新思路,逐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合適就業崗位,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勞動觀,打通思政課融入職業教育的“最後一公里”。同時,思政課老師應放下身段,變遙遠爲親近,讓思政課更有溫度;應轉變教學方式,變抽象爲具體,讓思政課更有深度;應走出課堂,變枯燥爲有趣,讓思政課更有廣度。

(作者單位:儀徵技師學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