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樂居財經 

原創 王敏 

2023年,地產減員降薪,仍是趨勢。

樂居財經最新統計了已發年報的101家房企數據,結果顯示,有80家上市房企在2023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員情況,裁減的員工人數超過六萬。

而免於裁員的房企員工們,大部分正遭遇史無前例的降薪。

樂居財經統計發現,40家年報中有披露員工成本的上市房企,總員工成本爲533.26億元,同比2022年的626.51億元,下降了14.88%。這當中,有34家房企的員工成本下降,佔85%;僅有6家房企員工成本有所增長。

樂居財經此前統計,2022年,56家港股房企的員工成本,下降了8.21%;51家A股房企的員工薪酬指標,下降了16.17%。綜合之下,107家房企的員工總薪酬,下降了164億,降幅達到11%。

在房企表現上,比如,萬科在2023年員工成本支出爲169.9億元,2022年的時候萬科對應支出爲204.2億元,一年時間減少了34億元。

員工開支絕對總額減少排在萬科後面的,是世茂和新城,這兩家分別減少了約12.6億元和10.77億元。

當然,高管薪酬的壓降,也是表現之一。

樂居財經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88家A股上市的地產開發企業,2020、2021、2022年的管理層年度薪酬總額分別爲16.09億元、14.3億元、11.59億元。

另外,港股上市的113家地產開發企業,2020、2021、2022年的管理層年度薪酬總額爲31.2億元、28.03億元、19.96億元。

總而言之,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房企管理層薪酬近三年都在持續下降。

今年3月,萬科鬱亮帶頭降薪,只領取每月稅前薪酬1萬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但這已經並非他的首次降薪。

2021年,萬科利潤開始出現下滑之時,鬱亮曾對外道歉,還自願放棄了2021年度全部獎金,一次性降薪1092.6萬元,降幅達到87.6%。在2020年,他還領着1247.3萬元的年薪,而從2018年到2020年,鬱亮的年薪都在1200萬以上。

除了鬱亮,2023年年報披露之日起,萬科總裁祝九勝、監事會主席解凍也都自願領取月薪稅前1萬元。

年報顯示,鬱亮在2020年的稅前報酬總額超過1200萬元,同期祝九勝稅前報酬總額超1100萬元,解凍稅前報酬總額超800萬元。

2021年萬科歸母淨利潤接近腰斬,鬱亮自願放棄年度獎金,稅前年薪爲154.7萬元;2022年鬱亮從其個人年度獎金總額中撥付280萬元(稅前)專項獎勵公司相關獲獎員工,實際年度即時現金薪酬(稅前)爲393.5萬元。

而2023年,鬱亮、祝九勝領取稅前薪酬總額分別爲127萬元、118.9萬元,薪酬進一步下滑。

其實,核心管理人員開始拿起了“打工人”的萬元月薪,萬科並不是行業的首個。

早在2023年12月,碧桂園也曾有過類似的舉動。核心管理層中的楊惠妍、莫斌、楊子瑩、陳翀,主動將作爲董事之最新年度薪酬調整至12萬元,即月薪1萬元。四人的降薪幅度中,最低爲67.6%,最高達96%。

上述公告顯示,楊惠妍爲碧桂園現任董事局主席,莫斌則爲集團總裁,他們二人調薪前的年薪分別爲37萬元和300萬元。另外值得提及的是,除了楊惠妍外,此番主動降薪的楊子瑩及陳翀均爲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家族成員。楊子瑩、陳翀調整前的年薪分別爲200萬元、37萬元。

此外,還有房企高管更是“無薪上陣”自救。

(中交地產2023年年度報告)

中交地產高管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勢,主動大幅降薪甚至“無薪上陣”。其中,董事長李永前、董事薛四敏、董事葉朝鋒、董事趙吉柱、董事周健、監事會主席陳玲、監事秦麗娟2023年從公司獲得的  稅前報酬總額均爲0萬元。

(2022年年度報告高管薪酬)

而2022年,中交地產董事長李永前從公司獲得的  稅前報酬總額爲123.39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房企對薪酬體系的調整,本質上反映的是對市場前景的預判。

隨着紅利退潮,房地產進入新發展階段,從業者的收入水平也在向均值迴歸。

行業持續下行,房企的銷售、營收、利潤都大打折扣,甚至虧損。作爲核心管理層,高管主動降薪,既體現出擔當,也是主動帶頭節衣縮食,度過難關的最好行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