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4月26日電 題:產業生態濃度加快創新發展速度

作者 浦帆 謝夢圓

步行在上海西岸傳媒港,咖啡廳內、公共座椅上,隨處可見抱着筆記本電腦辦公的人。偶爾也會聽到一些人互相交流,算法、模型、優化……這些都是高頻詞。更有意思的是,這些互相交談的人,也許都來自不同的企業。

全國首個、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就位於西岸傳媒港。“模速空間”成立至今半年多時間,已有超過60家大模型企業以及200餘家產業鏈上下游基礎層、應用層公司的資源匯聚於此。

全國首個、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中新網記者 浦帆 攝

“模速空間”運營方、上海大模型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慈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能做大模型企業的高質量孵化器,從算力、資金、數據等方面爲入駐企業提供保障。”

在“模速空間”,有做基礎大模型的產業鏈頭部鏈主企業,有做大模型應用場景落地的初創企業,有研究大模型前沿技術的機構。“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我們打造優質產業發展生態,就是要讓上下游企業能在這裏產生更多化學反應。”陳海慈說。

走進“模速空間”一樓展示廳內,一張活動排片表非常醒目,幾乎每天都會有行業活動在此舉行,涵蓋發佈會、專題講座、行業研討等,牽頭單位不乏亞馬遜、阿里雲、英特爾等行業龍頭。數據顯示,空間投用以來,共舉辦近90場活動,覆蓋企業300餘家,參與嘉賓累計4萬餘人次,營造起濃厚的產業氛圍。

而這樣的產業氛圍不止侷限於“模速空間”的大樓內,以“模速大樓”爲起點,5分鐘步行範圍內還坐落着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網易西岸研發中心、騰訊濱江大廈等多位重要“鄰居”。

“所以我們這的員工都願意在室外辦公,因爲大模型這種新興行業在別的地方可能沒什麼人懂,但在這裏碰到誰都能聊兩句。”陳海慈認爲,這就是生態濃度的體現。

產業生態濃度也加快了創新發展速度。截至2024年2月,“模速空間”所在的徐彙區已有15家企業機構通過大模型上線備案,佔全市總數的62.5%,發佈大模型相關產品百餘個,大模型集聚度、顯示度、影響力均走在全國前列。

如果說,“模速空間”爲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的加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那位於寶山區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則書寫着“老園區醞釀新機遇”的故事。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是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命名的產業園區,2020年成爲上海26個特色產業園之一,2023年被工信部認定爲首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發那科智能製造體驗中心。中新網記者 楊海燕 攝

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看來,一個好的生態,需要大魚、小魚、蝦米共生,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園區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能圍繞龍頭定向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形成大魚引領、小魚活躍的創新共生關係。

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工業智能製造的頭部企業。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內,發那科就是一條激活產業鏈的“大魚”,中小企業則像一條條“小魚”,“小魚”要幫助“大魚”生存,“大魚”需帶領“小魚”成長。

劉宏說:“發那科是做機器人本體的。通過傳統制造業企業提供的場景、無數中小企業提供的衍生配套服務,才能讓發那科的產品最終落地。”

目前,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特色產業產值佔比達80%,特色產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90%,集聚了近300家機器人上下游創新企業,“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共生”的特色產業集羣已具有規模,產業集羣效應加快釋放。(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