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老劉家的兩個開國皇帝,劉秀和劉備,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但是他們兩個,後來一個成功建立了東漢,另一個卻只能偏安一隅。

所以,至少從結果上來看,劉秀要比劉備強太多了,這幾乎是一個沒有爭議的事情。

不過,要說劉秀到底比劉備強在哪裏?到底強多少?這個事大家可能就會有爭議。

爲了更好的比較劉秀和劉備的差距,我們不妨從多個角度,稍微來對比一下。

第一個角度,叫做個人辦事手腕。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開頭,有一個怒鞭督郵的故事。大概就是說劉備靠着鎮壓黃巾軍,獲得了軍功,做了縣裏的公安局局長。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上邊有個督郵過來視察工作,這個督郵屬於那種關係戶,對劉備非常不屑,而且還向劉備索賄。

所以再之後,張飛就把督郵綁了起來,公然用柳條抽他出氣。出過氣之後,劉備這官自然也就不能做,只能把印綬掛在督郵脖子上,然後逃離了這個縣,開始亡命天涯。

這事其實是真的!

在正史上,確實是有怒鞭督郵這件事。不過和《三國演義》相比,唯一不同的是,當時其實不是張飛打人,劉備勸阻。而是這個督郵來到安喜縣,劉備求見他,他拒絕了。然後劉備自己衝了進來,親自綁了督郵,然後打了督郵兩百杖!

從這件事當中,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年輕時的劉備,其實特別不懂變通。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當時那個督郵拒絕見劉備,應該就是想給劉備一個下馬威。就算他真的想索賄,其實也都是正常套路。

如果遇到這件事的是劉秀,劉秀大概率會給督郵一大筆錢,和這個督郵處好關係,在郡裏找兩個人幫他說話。有了靠山之後,劉秀完全可以以安喜縣爲老巢,穩定發育。等到天下再亂一些之後,就地起兵造反。

而同樣的事情,當年的劉秀,其實也曾經遇到過。

公元23年,劉秀剛剛打贏昆陽之戰後不久,他大哥劉縯,就因爲實力過強,被更始帝給殺了。然後劉秀只能放棄兵權,暫時回來和更始帝認錯。

而接下來,更始帝雖然礙於劉氏宗親的身份,不好殺劉秀,但依然對劉秀極爲忌憚。所以在這個時候,更始帝就想讓劉秀做他的使者,去替他招撫河北。當時河北地區極度混亂,劉秀出使之後,很容易會直接被當地割據勢力幹掉。

但同時,當更始帝提出這個想法之後,很多綠林軍的將領,都堅決表示反對。他們擔心劉秀娶了河北之後,會迅速做大,有放虎歸山的嫌疑。

面對這個局面,如果是年輕的劉備遇到的話,劉備會這麼做呢?劉備是否有可能把那個說他壞話的將領,也給綁了,然後打兩百杖?

而當時的劉秀,則是做出了另一個選擇。他找到了更始帝的心腹,讓這個心腹,替自己說好話。至於說劉秀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後世史學家普遍認爲,應該是當時劉秀藉助了陰家的財力,給這個人送了不少錢。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選擇。這就註定了後來劉秀可以出使河北,迅速建立自己的統治機器。而劉備則是連一個縣尉都做不了,只能出去亡命天涯。

這就是差距。

第二個角度,我們可以從軍事能力來看。

如果是從演義小說的角度來看,顯然我們對劉備打過的仗更熟悉一些。而在《三國演義》的那些經典戰爭當中,劉備展現出來的戰鬥素質,也非常強悍。

但實際上,正史上的劉秀和劉備,單論指揮作戰能力的話,其實根本就不在一個次元。

先說劉秀。

如果我們把那些調侃的東西都拿掉,比如說召喚隕石或者位面之子之類的東西。沒有這些東西之後,只看歷史上真實的劉秀。他的指揮作戰能力,在中國曆代皇帝當中,應該是‘坐三望二’的水平。

在所有皇帝裏面,唯一一個能穩壓劉秀的,只有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能夠和劉秀相提並論的,大概也就只有朱元璋等極少數幾個人。

歷史上真實的劉秀,打仗的思路其實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先對耗,耗光了對方的補給和耐心之後,再主動進攻,一錘定音。如果大家實力都差不多的話,那就先以防守爲主,先去兼併解決其他小勢力。等到兼併了其他小勢力之後,自己再回過頭來,繼續對耗。

這一招,雖然沒啥技術含量,但是在戰略上來看,卻是最有效的一招。

再看劉備。如果要按軍事能力,給古代的那些皇帝排名,劉備至少得是十名開外。就算他有諸葛亮和關二爺幫忙,依然還是比劉秀差很多。

因爲劉備的戰略執行能力不行。

在劉秀剛剛被更始帝派到河北,身邊還沒有一兵一卒的時候,他就已經和自己的心腹鄧禹,開始琢磨戰略方案的問題了。

而最終,劉秀選擇了一個從後世來看,最穩妥的方案。那就是以河北地區爲核心,先統一河北,然後攻取關東和關中,再取南方,最後拿下四川和其他邊邊角角的地盤。

而在東漢統一戰爭當中,雖然多次發生意外,劉秀的很多部下,也曾經發動過叛亂,一度讓劉秀差點崩盤。但最後,劉秀還是嚴格按照這個戰略,認真執行下去。

反觀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他好像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規劃。雖然一直很努力,但卻不斷失敗。雖然看似每次選擇都是對的,但是後來,卻落得一個無家可歸,連一塊固定地盤都沒有的狀態。

究其根本,其實就是劉備戰略執行能力不行。

而戰略上的失敗,往往是戰術上無法彌補的。

所以,就算劉秀和劉備的個人武力差不多,麾下將領的戰鬥力也差不多。但戰略執行能力的差異,就成了兩個人的最大差別了。

第三個角度,我們可以從政治手腕來看。

對於一個開國皇帝來說,如何處理和功臣們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后妃之間的關係,娶一個什麼的正妻皇后……這些問題,統統都不是私人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而從政治手腕來看,劉備顯然不差,但是劉秀要比他更高一個段位。

劉備的段位,屬於典型的帶頭大哥段位。他對下面的功臣們真心實意,再加上他本人擁有超強的人格魅力。所以,蜀漢政權的那些開國功臣,基本上都對劉備特別忠誠,願意爲劉備效死。

但這個段位,對於一個開國皇帝來說,其實並不算完美。

因爲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除了要講感情之外,還得處理各種利益關係。劉備的幸運之處在於,後來蜀漢還沒統一天下,開國功臣們就已經死得差不多了。所以這個矛盾,並不算太突出。

但是劉秀就不一樣了。

劉秀只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就統一了天下。這個時候,東漢的那些開國功臣,基本上都還活着,而且很多人剛剛到中年。那麼如此一來,如何處理這些複雜的功臣問題,就很考驗劉秀的手腕了。

而面對這個難題,劉秀後來一樣解決的很好。除了在東漢開國之初,爲了維護穩定,劉秀不得不清理了幾個東漢的天使投資人,比如說真定王劉楊、漁陽郡太守彭寵之外。其他的功臣,基本上都善終了。

而且,在東漢統一天下之後,劉秀對於這些功臣,既限制了他們的權力,又沒有讓他們心懷不滿。所以在後來的史書上,劉秀才會落下一個‘不殺功臣’的美名。

另外,在解決後宮問題上,劉秀也表現的非常成熟。他不但藉助陰麗華和郭聖通的後位之爭,引導化解了東漢兩大開國團體,南陽派和河北派的鬥爭。而且最後,劉秀雖然廢了郭聖通,但卻讓郭聖通善終了。而且,除了沒有皇后之位以外,郭聖通基本上也沒損失太多。

這些事情,放在其他開國皇帝身上,幾乎是不敢想象的。

所以,不管是從個人能力,還是從政治手腕,亦或者是軍事能力來說,劉秀都遠超劉備。如果把兩個人對調一下,把劉備放在西漢末年,把劉秀放在東漢末年,結果估計還是會不一樣。

如果把劉備換到劉秀這個開局,劉備大概率連第一關都過不去。在哥哥被殺之後,劉備大概率會直接帶着麾下軍隊,去找更始帝直接報仇。再之後,可能就會被更始帝直接幹掉。

而如果把劉秀換到東漢末年,劉秀在鎮壓起義軍的同時,大概率會一邊在軍中抱大腿,一邊收攏整編起義軍,先培養自己的嫡系再說。有了嫡系軍隊和地盤之後,劉秀就可以重複他自己的劇本,不斷髮育,最後還是有可能統一天下。

這麼算下來,劉秀比劉備強的,真的不是一點半點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