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泰州日报

一季度泰州主要指标增速好于预期 ——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全省前列

□本报记者 谢荣

通 讯 员 纪宇 陈竹

今年以来,我市一着不让抓项目、拼经济、抢开局,“首季试卷”考得怎样?“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好于预期,实现‘开门红’。”市发改委主任陶玲说。

一系列主要指标首季“跑”得有力而稳健,为“全年红”打下基础。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2.53亿元,增长7.3%,高于年度计划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前列;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高于全省平均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7亿元,增长7.6%,高于全省平均1.6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额437.26亿元,增长43.8%,实现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0元,同比增长5.6%。

记者发现,上述主要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且大部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示我市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追赶速度”在悄然加快,贡献份额持续提升。

“从1至3月的情况看,我市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内外需求稳定增长、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四大特点。”陶玲说。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7.6%和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尤为令人振奋的是,“1+4”主导产业支撑增强,“1+4”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388.7亿元,增长6.3%,高于全市平均2.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8.1%,占比较2023年提升2.2个百分点,这也表明我市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成势。

详细来看,造船业延续景气周期,海工装备和高技船舶产业实现产值181.9亿元,增长35%,造船完工量35艘323.9万载重吨,增长23.1%;化工产业有所回暖,实现产值539.3亿元,增长5.3%;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95.6亿元,增长9.3%。此外,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21.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3.3%。这一连串数字,彰显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

产业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项目高度决定城市高度。今年以来,“三比一提升”行动进一步走深走实,项目建设“起步即冲刺”。一季度,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新开工52个,计划总投资357亿元,分别增长92.6%和151%;新竣工项目35个,总投资208.8亿元,分别增长84.2%和15.6%。

一个极大的亮点是,新签约的重大项目快步跃升。1到3月,全市累计新签约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0个,协议投资额98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65%。其中,内资项目83个、协议投资额955.66亿元;外资项目7个、协议投资额3.62亿美元。这当中,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同时有12个百亿级项目在批在建,发展后劲十足。

对于城市而言,内外需求被视为其活力“风向标”。今年前3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进出口总额增长43.8%,分别位列全省第2位、第5位和第2位,三大需求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为我市经济回升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我市投资质效齐升。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2.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工业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增长22.3%,制造业涵盖的31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4.2%。

加大文旅宣传推介力度,开展“泰享消费·焕新生活”活动,出台系列“以旧换新”补贴方案……一季度,泰州消费持续繁荣,“批零住餐”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4.9%、9.9%、16.7%和14.4%,说明我市促消费举措有力,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同样喜人的是,外贸增势强劲。一季度,船舶产业带动有力,产值、新接订单数分别增长35%、245%。全市港口吞吐量增长12.75%,海洋货物周转量增长36.55%。

一季度情况还显示,民生改善与泰州经济发展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今年前3个月,40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其中“江苏医惠保1号”保险、“牵手夕阳”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两项实事已经完成。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一季度全市累计举办招聘活动31场次,提供零工岗位3797个,达成就业意向755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6789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584人。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和7.6%,分别位列全省第6位和第2位。

“虽然今年一季度开局良好,但经济周期性调整仍在继续,经济恢复基础仍需夯实,内外需求质量仍需提升,同时行业板块分化明显,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均需高度关注。”陶玲说,二季度是奋战“双过半”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将不断强化实体经济支撑,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保持消费持续向好势头,确保全年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站稳全省“第一方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