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清流记者站 杨 颖

他,只要看一眼设备故障信号,就能迅速判断故障部位、故障原因;他专注技改创新,为公司节能降耗……他就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邹伟星。

由“工”磨砺成“匠”

邹伟星,1980年出生,浙江金华人,现任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

2003年,邹伟星受总部派遣来到清流县东莹化工有限公司。起初,他只是车间内一名普通工人,每次碰上设备故障问题,他都虚心请教前辈,仔细查阅资料。“当时,就觉得只有多学技术才有出路。”邹伟星说,学历不行,他就自学。技术不行,他就查阅资料,不明白的就到生产车间逐个对照。

“邹部长在技术上刻苦钻研,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同事王建华说,有一次车间反应炉的挡轮坏掉,反应炉后移,继续运转极易使设备损坏,检修人员多次调整和维修都无法解决。后来,邹伟星根据经验,结合资料查询,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摸索实践,一直到凌晨3点,问题得以解决。

“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这对我而言也是挑战自己。”邹伟星说,每攻克一个难题,都是成长的一个蜕变,也是积淀。

21年来,邹伟星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不仅成为公司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的能工巧匠,更是公司安全高效生产的“守护神”。

专注技改屡建功

“设备运转情况每天都要监测,容不得丝毫懈怠。”4月24日,见到邹伟星时,他正在中控室查看各生产车间设备运行数据。

2017年,邹伟星主导AHF车间转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改项目,通过改造,停用两台(4t/h)锅炉,为公司降低了用电量,年节能量约2900吨标煤。该技改项目在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之后,他又提出对生产系统粗酸冷量回收工艺进行提升,每年可为公司减少30多万度电的消耗。

2018年,他提出对冰机冷媒循环系统进行闭式循环改造,成功降低了循环泵电机功率,减少了盐水循环对设备管道的腐蚀。此外,邹伟星还对烘干车间的投料机进行技改,增加自动投料机构件,极大地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

“邹伟星是我们公司的中层骨干,也是重要的技术人才。他长期扎根生产第一线,带领班组为公司各项技术改造出谋划策、攻坚克难,给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东莹化工副总经理张伟说,只要车间设备出现故障,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打电话,他都会赶过来。

2021年,他主导R32车间新增盐酸吸收系统工艺改善项目,新增一组盐酸水洗吸收系统,降低水洗温度,提高了生产系统中的安全系数。2024年,他主导AHF车间三期尾气处理技改工作,技改完成后可以减员4人,并可以停用一整套尾气处理系统,减少设备运维费用,提高公司效益。

“技改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工作。”采访中邹伟星说,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会创新。

匠心传承的领路人

公司的设备每半年就要检修一次,特别是转炉密封的安装最难调整。“几乎每次安装,都要经历三五次,每一次最长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使密封的地方紧密无缝隙。”邹伟星说,这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邹伟星看来,培养更多高水准技术人才,让车间不再出现问题才是关键。

如何让团队共同进步?

邹伟星每年都制订生技科常态化学习计划,每个月开展两次学习,要求每一位主讲人围绕自己的业务,阶段性地总结分享自己的好经验。同时,组织员工进行技能比武,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从入厂到现在,邹部长在我技术的提升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他的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一个数据的变化,就能察觉到设备是否正常。每次遇到问题,他都会耐心指点我们。”同事张国斌说。

几多辛勤,几多收获。几年来,邹伟星带领着机电塑班组配合项目组完成了R125项目建设,R410混配项目,R32项目、R116项目、142项目、六氟磷酸锂等项目建设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下属机修班组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班组,他也被授予“新时代新三明百名担当作为青年先进”、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不满足,总在寻找问题;不松懈,总在解决问题。”邹伟星表示,他将带领团队在技改创新方面不断努力,为企业的加速发展贡献一名劳模应有的风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