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治日報

本報訊 記者賈志敏報道:加快濃水提鹽零排放項目建設,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推進人工溼地建設……我市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爲核心,以水污染減排與環境擴容爲抓手,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工業廢水、城鎮污水、飲用水源、尾水溼地、入河排污口五項治理工作,各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全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強化工業廢水治理。加快推進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安裝在線監控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加強化工園區及重點監管類焦化、化工企業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推動廠區初期雨水收集處理不外排。強化焦化、化工企業應急設施建設,進一步化解環境風險。推進化工、電鍍工業企業及化工園區廢水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

強化城鎮污水治理。加快上黨區第一城鎮污水處理廠擴容搬遷和濱湖區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建設,啓動襄垣縣縣城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1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口安裝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過程監管。全面完成建制鎮生活污水、壺關縣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持續推進海綿化城市建設,開展汛期排水管控專項行動,因地制宜開展初期雨水儲蓄及回用等工程建設,有效防範初期雨水污染河流,同時實現雨污分流全覆蓋。

強化飲用水源治理。全面推進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千人以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及規範化建設,市、縣、鄉(鎮)、村四級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工作,保障居民飲水安全。

強化尾水溼地治理。加快我市長子縣濁漳南源、沁源縣曹家園、屯留區雞鳴水河、沁縣段柳等人工溼地,以及長子縣污水處理廠、壺關縣污水處理廠、武鄉縣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人工溼地建設,通過構建水體生態淨化系統,實現水體淨化和水質穩定提升。

強化入河排污口治理。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覈和規範化管理,對1400公里全流域入河排污口進行排查溯源,深化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堅持分類治理,明確每個排污口整治措施和責任主體。完善“污染源—入河排污口—國考斷面”一體化智慧管控平臺建設,全面提升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