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4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8日獲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華東師範大學在滬發佈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SSES)發展水平報告。

報告顯示,具有更高水平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學生在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缺勤和遲到的次數較少。他們對完成更高學位的期望更高,並期望擁有更高級的管理或專業工作。與全球十六個城市或國家相比,中國濟南學生表現亮眼,在測評中有多項能力居全球首位。

OECD聯合華東師範大學在滬發佈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SSES)發展水平報告。(華東師範大學供圖)

“成績好、智商高,可以上好的大學,但不一定獲得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大量的長期的歷史事實證明,社會與情感能力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才具有決定性意義。”社會與情感能力課題組組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指出。

2023年5月,OECD開展第二輪關於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正式測評,10歲組有7個城市或國家參與,15歲組有16個城市或國家參與。濟南市代表中國參與了這兩項測評,共有172所學校參加,近萬名學生、教師和校長參與測評,形成了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水平報告、國際比較報告以及各專題報告。

華東師大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作爲OECD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全球測評的唯一中國代表。其與山東濟南教育局合作,開展了中國青少年的測評工作。

OECD將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定義爲人在實現目標、與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緒過程中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五個要素:任務能力、情緒調節、協作能力、開放能力、交往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強調的是學生的非認知能力。學生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對個人、國家和社會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多地與人類的認知、社會情感能力及價值觀融合,這意味着當今教育的目標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如:好奇心、開放思維和共情能力等,使他們能夠自信地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Andreas Schleicher)在視頻致辭中指出,OECD所發起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正是嘗試在國際範圍內收集這種“看不見的能力”的真實數據。Andreas強調OECD基於已有大量研究證實社會與情感能力是可以教授的。

根據報告,中國(濟南)10歲組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外觀態度更積極。男生往往比女生對自己的身體外觀更積極。15歲組女生和10歲組男生往往更容易從大多數社會與情感能力中受益,從而提高生活滿意度。

超八成學生表示對自己與父母或監護人的關係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學生表示對自己與教師的關係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的人數佔比超七成。男生往往比女生報告更高的心理幸福感。男生所報告的學業焦慮低於女生。據悉,95%以上的學生都表示期望完成高等教育。女孩往往比男孩對未來的教育期望更高。(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