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需要有強大的金融要素構成和強有力的金融體系支撐。

4月27日,由《金融監管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聯合主辦,浙商銀行承辦的“金融強國”主題對話暨“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策略”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這也是該行的“金融社會價值提升年”系列活動之四。會上,金融界、學界權威專家圍繞“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經營策略”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成效展開交流,總結了過去兩年多以來浙商銀行在這一經營策略指導下“逆勢突圍”的實踐經驗。

與會專家認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策略在內涵上與之高度一致,該策略不僅對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和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具有積極意義,也爲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借鑑。

在會上,浙商銀行行長助理周偉新介紹,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浙商銀行穿越經濟週期的能力顯著增強,部分領域已經形成領先優勢,資產結構持續優化,穿越週期的經營韌性顯著提高;客羣攻堅紮實推進,服務“五篇大文章”的舉措全面深化;多元化營收結構日趨豐富,綜合服務能力成效突出;行業集中度有效管控,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增強。

在主題演講中,浙商銀行行長助理侯波(擬任)介紹,“五篇大文章代表新質生產力,代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這個方向是堅定不移的,是政策大力支持的,也是有利於穿越週期的。這些領域正是浙商銀行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經營策略所重點鼓勵的。”

具體在實踐中,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策略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通過進一步完善小額分散資產、弱週期行業資產和CSA客戶服務總量三大類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內涵,優化金融供給。一方面將更多資源投向了普惠小微領域,投向與經濟週期相關性較弱行業,如教育、醫療、倉儲物流、水電氣生產供應等國計民生、剛性必需的行業,另一方面“活水”精準澆灌向順應經濟長期發展趨勢、代表產業結構長期調整方向的高景氣度行業,比如科技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防範與化解風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關口。據悉,浙商銀行建立了匹配“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理念的風險管控機制,在風險管理中重點體現經濟週期弱敏感理念,通過貫徹落實五大風險管理原則,完善風險偏好、提升風險管理能力、重塑風險文化。

與會專家認爲,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策略正是浙商銀行堅持長期主義,實現穿越週期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探索。在資產擺佈、營收結構、客羣基礎等方面樹立長期目標,積極提升非息收入佔比,持續形成“大、中、小、微”相結合的客戶結構,緩解了信息不對稱下的金融摩擦,約束了經營單位的有限理性,通過長期陪伴客戶成長反哺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形成金融與實體的良性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