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数字阅读时代

要选择最合适的阅读方式

程永波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4月29日 &nbsp第&nbsp12&nbsp版)

书籍是人们提升自我的重要伙伴。读书学习是探索知识、拓展思维、培养情感、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但对于“为什么要读书”的认识不应该仅停留于此,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离开学校之后,为什么还要读书?当今数字时代,互联网如此发达,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为什么还要读书?就第一个问题而言,要跟随时代发展,不被时代抛弃,我们就必须读书学习。就第二个问题而言,一部书出版,进入流通市场,承载的是作者一段时间内,打磨智慧火花所形成的思想结晶,更经得住考验,更能展现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当然,我们不会也不能仅仅依靠图书来促进自我提升,但阅读无疑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智慧的最重要的方式。如今,我们倡导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为了在知识、技能上有所提升,还为了丰富生命体验的层次。

趋向经典是人们天然的内在需求。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典”,就是经过了无数前人的试验和判断,跨越了悠久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披沙沥金后所得来的文献资源。需要注意的是,“经典”读物,并不仅限于中外文学经典,还包括各个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从微观层面看,前者可让我们与先人对话,吸取成功经验、警惕失败教训、获得文化滋养和心灵慰藉;后者可带领我们迅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获得治学的门径,一窥学科的奥秘。从宏观层面看,阅读经典就是承担起传承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的责任,增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赓续人类文明。在经典作品的选择上,可以依托成熟的书目,所谓“目录明,方可读书”;在经典作品的解读上,也需要注意选择好的作者和好的出版社。

读书“深”与“浅”关键在于阅读内容。从木牍、竹简、缣帛、纸张到数字化载体,阅读媒介虽然在不断更新,却并未影响到文明的跨时空传递。辩证地看待传统方式下的阅读和数字化阅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阅读方式才是科学合理的。有营养的阅读与媒介没有必然联系,数字化阅读本身也可以具有高质量,读得“深”与“浅”关键还是看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阅读内容,是否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最合适的阅读方式。

数字化阅读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载体的变化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并不是要改变阅读本身,而是使阅读的习惯有了更多样化的内涵。新技术可以节省人们的时间,也并非完全无法促进人们深度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重要的是如何在海量信息资源中吸纳真正的养分,如何弥合信息获得与知识习得、智慧启悟之间的距离,如何主动鉴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拒绝让渡自己思考的权利,从而在阅读中突出作为读者的主体地位,真正感受文化滋养,实现阅读对自身的意义。

为了“实现阅读意义,继续传递书香”愿景,我们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机构,应该着力提升各类人群的信息素养能力,通过专业性的服务,利用新技术,来支持、促进人们阅读习惯的养成,组织丰富的活动、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传递书香,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想读好书,想把书读好的现实需求。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