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

數字閱讀時代

要選擇最合適的閱讀方式

程永波

《&nbsp人民政協報 》 (&nbsp2024年04月29日 &nbsp第&nbsp12&nbsp版)

書籍是人們提升自我的重要夥伴。讀書學習是探索知識、拓展思維、培養情感、提升素養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但對於“爲什麼要讀書”的認識不應該僅停留於此,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兩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離開學校之後,爲什麼還要讀書?當今數字時代,互聯網如此發達,有海量的信息資源,爲什麼還要讀書?就第一個問題而言,要跟隨時代發展,不被時代拋棄,我們就必須讀書學習。就第二個問題而言,一部書出版,進入流通市場,承載的是作者一段時間內,打磨智慧火花所形成的思想結晶,更經得住考驗,更能展現對某一問題、某一學科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思考。當然,我們不會也不能僅僅依靠圖書來促進自我提升,但閱讀無疑是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增長智慧的最重要的方式。如今,我們倡導讓閱讀成爲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爲了在知識、技能上有所提升,還爲了豐富生命體驗的層次。

趨向經典是人們天然的內在需求。我們通常所說的“經典”,就是經過了無數前人的試驗和判斷,跨越了悠久的時間和遼闊的空間,披沙瀝金後所得來的文獻資源。需要注意的是,“經典”讀物,並不僅限於中外文學經典,還包括各個學科、領域的經典著作。從微觀層面看,前者可讓我們與先人對話,吸取成功經驗、警惕失敗教訓、獲得文化滋養和心靈慰藉;後者可帶領我們迅速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獲得治學的門徑,一窺學科的奧祕。從宏觀層面看,閱讀經典就是承擔起傳承民族乃至全人類文化的責任,增強國家發展的軟實力,賡續人類文明。在經典作品的選擇上,可以依託成熟的書目,所謂“目錄明,方可讀書”;在經典作品的解讀上,也需要注意選擇好的作者和好的出版社。

讀書“深”與“淺”關鍵在於閱讀內容。從木牘、竹簡、縑帛、紙張到數字化載體,閱讀媒介雖然在不斷更新,卻並未影響到文明的跨時空傳遞。辯證地看待傳統方式下的閱讀和數字化閱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閱讀方式纔是科學合理的。有營養的閱讀與媒介沒有必然聯繫,數字化閱讀本身也可以具有高質量,讀得“深”與“淺”關鍵還是看我們選擇什麼樣的閱讀內容,是否結合自身實際採取了最合適的閱讀方式。

數字化閱讀深深植根於人們的生活。載體的變化和閱讀方式的改變,並不是要改變閱讀本身,而是使閱讀的習慣有了更多樣化的內涵。新技術可以節省人們的時間,也並非完全無法促進人們深度閱讀,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重要的是如何在海量信息資源中吸納真正的養分,如何彌合信息獲得與知識習得、智慧啓悟之間的距離,如何主動鑑別網絡上的虛假信息,拒絕讓渡自己思考的權利,從而在閱讀中突出作爲讀者的主體地位,真正感受文化滋養,實現閱讀對自身的意義。

爲了“實現閱讀意義,繼續傳遞書香”願景,我們的學校、圖書館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機構,應該着力提升各類人羣的信息素養能力,通過專業性的服務,利用新技術,來支持、促進人們閱讀習慣的養成,組織豐富的活動、搭建多樣化的平臺,傳遞書香,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們想讀好書,想把書讀好的現實需求。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