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祿同志逝世60週年紀念日。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2級穆青新聞實驗班等師生40餘人前往蘭考,開展“重走穆青路暨重訪十個共產黨員”新聞實踐教學活動。

鄭州大學師生在焦桐下的合影

1964年5月14日,年僅42歲的焦裕祿因病去世。1965年冬,穆青等到蘭考採訪。1966年2月6日,新華社播發記者穆青、馮健、周原採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2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全文刊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文口播,焦裕祿的事蹟傳遍全國。

在隨後的歲月裏,穆青又多次重訪蘭考,採寫出《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人民呼喚焦裕祿》《焦裕祿精神常青》等焦裕祿“三部曲”,傾注了他大量的精力和感情,影響最爲深遠,爲不同時期如何學習、弘揚和傳承焦裕祿精神指明瞭方向。

鄭州大學師生在焦裕祿雕像前的合影

據瞭解,本次“重走穆青路”實踐教學活動,旨在學習焦裕祿的先進事蹟,親身感受“勿忘人民”的豐富內涵。“當時焦書記種下的只是個小樹苗,現在要三個人一起才能抱住哩!”在焦裕祿親手栽種的泡桐樹下,同學們聽着守護焦桐50年的老人魏善民的講述,感受着焦裕祿對這片土地、這方百姓的赤子情懷。

在焦裕祿幹部學院,同學們觀摩體驗了紅色沉浸式課程《您好焦裕祿》。在聲光電等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氛圍營造下,一個半小時的課程重現了焦裕祿從山東博山北崮山村到洛陽礦山機械廠、從尉氏到蘭考的奮鬥歷程。他們通過沉浸式體驗、體感式互動等方式,化身焦裕祿的親人、同事、戰友,與他一起工作、一起奮鬥,完成了一場跨時空對話,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焦裕祿“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崢嶸歲月和“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政治本色。

“站在臺上與演員們對戲,我真的能感覺到那個時代背景下這些鮮活人物的張力,好像穿越時空回到50年前,觸摸到焦裕祿同志偉大的人格。”參與互動演出的曹智揚說。(趙檬)

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