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子晚報

職場壓力大,如何不得“痔”?

丁義山肛腸醫院專家提醒“預防趁早”

根據《我國居民生活方式與肛腸疾病關係調查分析》數據顯示,中國18週歲以上居民的肛腸疾病發病率爲50.1%,其中痔瘡類疾病的發病率一騎絕塵,佔到98%。換句話說,你身邊的每兩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可被稱得上“有痔之士”。

爲普及痔瘡防治知識,提高大衆健康意識,“五一”勞動節前夕,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特別邀請了南京丁義山肛腸專科醫院肛腸二科主任姜河醫生,他通過豐富的實際案例,深入剖析痔瘡的成因、預防策略以及有效治療方法,旨在爲大家提供一份既科學又實用的健康指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塞塞

痔瘡成職場健康隱患 一家人選擇同家醫院手術

4月24日下午,正在坐診的姜河醫生對一位弓着身子進屋的患者任女士印象深刻。她從事統計工作,長時間坐着導致她患上了痔瘡。她描述道:“那個凸出來的肉球已經無法自行縮回,每天像夾着仙人球一樣,坐立難安,讓人心煩意亂。”

在同事的推薦下,任女士一個人來到南京丁義山肛腸專科醫院進行手術,手術採用的無刀除痔微創技術,創面小、恢復快。當4月26日記者在病房見到任女士時,她說:“我的屁股已經不痛了,這裏的醫生貼心負責,也不需要老公請假陪我。”

姜河醫生介紹:“任女士是混合痔伴有血栓,這種病情最爲典型。”從事肛腸科診療工作20餘年,他擅長治療各類痔瘡、肛裂、肛瘻、直腸黏膜脫垂等疾病,在痔瘡切除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他希望通過每一例真實案例,提醒大家重視起來。

另一位患者宗女士是南京一名公交司機,開了十幾年的車,後又從事後勤工作。“以前非常苦,每天早出晚歸,還要照顧小孩,根本沒有時間顧自己。”宗女士告訴記者,由於久坐加生孩子的影響,得痔瘡已有二三十年了,藥物的效果逐漸減弱。

宗女士坦言,“我家裏有人在這家醫院做過痔瘡手術,都非常成功,特別是我小姑子對醫生的技術和服務讚不絕口”,宗女士於是下定決心到丁義山醫院做手術。

患者的評價是醫院最好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許多患者都是在病友的介紹下前來治療,並願意將這家醫院推薦給更多需要的人。

久坐、久蹲、久站易發痔瘡 醫生提醒:早發現早治療

姜河醫生詳細解析了痔瘡的易發人羣:“長期久坐的司機、辦公室文員,久蹲的電焊工,久站的教師,以及從事重體力工作的勞動者,都是痔瘡的高發羣體。”痔瘡種類繁多,包括外痔、內痔、混合痔、肛周膿腫等,其中外痔最容易辨識,表現爲肛外有腫塊凸出,而其他類型則需要通過專業檢查才能確診。

關於痔瘡的治療,姜河醫生明確表示,並非所有痔瘡都需要手術治療。痔瘡分爲不同的階段,一般來說,到了三期以後,當患者出現腫物凸出不能回納、疼痛劇烈、出血量多且反覆發作難以忍受時,才建議考慮手術治療。

而南京丁義山肛腸專科醫院的 “丁氏痔科醫術”,已有三百餘年傳承,2014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西醫結合,傳統療法+微創技術,縮短康復時間、減少支出成本,幫衆多痔瘡患者減輕了痛苦。

最後,姜河醫生提醒大家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久蹲;遇到大便乾燥的情況時,可以食用火龍果、香蕉等有助於排便的水果緩解便祕問題;經常腹瀉、大便次數增多的人羣,建議及早到醫院進行胃腸鏡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治療潛在的胃腸疾病;對於男性朋友,建議其適量飲酒,減少辣椒的攝入,以降低痔瘡發作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