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花開,燦若雲霞。

今天(4月28日),清華大學迎來113歲生日。歷經百年滄桑,一批批頂尖人才從清華園走出,日後成爲了各自領域的中流砥柱。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們意外看到,一支年輕的清華創業力量正在崛起——東方空間姚頌、月之暗面楊植麟、面壁智能曾國洋、瑞萊智慧田天.....這羣理工科90後聯手導師、同學創業,最近排隊宣佈融資,留給創投圈一抹深刻印象。

尤其是AI大模型火爆後,一位接一位清華系創始人拿到了融資,場面壯觀。“優秀的年輕人往往是扎堆的。”同是清華校友的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感嘆,校友間的惺惺相惜正是一股無比珍貴的力量。

最近,清華90後融資火了

先從最新一筆清華系融資說起——近日,面壁智能完成春華創投、華爲哈勃領投,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知乎等跟投的新一輪融資,金額達數億元。

成立於2022年,面壁智能的創始團隊均來自於清華大學NLP實驗室,擁有深厚的自然語言處理和預訓練模型研究基礎,曾最早提出知識指導的預訓練模型 ERNIE。其中關鍵人物之一曾國洋,正是來自清華。

1998年出生在成都,曾國洋後保送清華,大二期間加入清華大學NLP實驗室,進行大模型相關的研發工作。同時,他還是智源悟道·文源中文預訓練模型團隊骨幹成員。

2022年,曾國洋作爲聯合創始人兼CTO,參與創立面壁智能。公司背後坐鎮的,還有他的老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學家劉知遠,目前是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以及公司聯合創始人、CEO李大海,他同時也是知乎CEO。

幾乎同一時間,瑞萊智慧也宣佈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等參與投資,而公司CEO田天是一位清華90後博士。

1991年,田天出生於西安的一個教師家庭,從小就癡迷計算機,高中更是憑藉物理競賽全國金獎保送清華計算機系,一路唸到博士。2018年,博士畢業的田天召集了六七位小夥伴,一同扎進AI創業。

一路走來,瑞萊智慧已完成至少7輪融資,身後集結包括BV百度風投、中科創星、水木清華校友基金、卓源資本、松禾資本、前海母基金、螞蟻集團等。如今,瑞萊智慧推出了人機協同AI平臺RealCenter、隱私保護計算平臺RealSecure、人工智能安全平臺RealSafe等多款產品。

放眼望去,今年清華系誕生了兩位最火90後創始人——東方空間姚頌和月之暗面楊植麟

1992年出生,姚頌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2011級本科校友,畢業後與清華師友創辦了AI芯片公司深鑑科技,2018年被收購實現財務自由。之後,姚頌便兼職做起了經緯中國的風險合夥人,後又發起成立了無限基金SEE Fund,專注科技投資。

直至2021年,姚頌轉身正式加入東方空間擔任聯席CEO,投身於造火箭的事業中。成立至今,東方空間已經累計融資17億元,成爲創投圈近年罕見的現象級項目。

而當下炙手可熱的月之暗面(Moonshot AI),則由三位清華校友創辦,其中帶頭人是清華學子楊植麟。早年高中畢業後,楊植麟就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大二時轉專業進入計算機系,在那裏開啓對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領域的探索。

過去一年,月之暗面成爲了大模型賽道被VC爭搶激烈的項目。據悉,公司第三輪融資正在進行中,預計融資超10億美金,估值超25億美金。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2023年,畢業於清華姚班的吳翼,創立邊塞科技,迅速獲得真格基金等參與的天使輪融資;清華90後博士董漢創辦的清研精準,去年已經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一支年輕軍團悄然走上舞臺。

薪火相傳,正如我們還看到這樣一幕:在清華系創業項目中,頻繁出現“師生搭檔”。唐傑教授、孫茂松教授、劉知遠教授、周伯文教授、黃民烈教授、孫富春教授……他們出現在創業公司中,帶領學生走過創業“最初一公里”。

爲何是清華?

眼下國內AI大模型創業浪潮席捲,清華系身影隨處可見。而梳理下來驚訝發現,清華系AI創業者中幾乎清一色來自於清華兩大王牌院系——計算機系和電子工程系,同屬於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早在1978年,清華大學就在計算機系內部成立“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教研組,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下,開展人工智能方向的本科教學。隨後,清華大學開始爲本科生開設《人工智能導論》的選修課,這是國內高校開設最早的人工智能課程之一。

至今,清華計算機系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1983年成立首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1983年在國際人工智能大會(IJCAI)上發表我國第一篇學術論文;1984年獲得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一個國際重要獎項;1990年成立全國第一個有關人工智能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年,還成立了跨系的交叉研究機構——“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最新一幕是今年4月27日,清華大學最新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理論與架構”和“人工智能+X”兩個重點方向,由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擔任院長。

另一面,作爲清華最早成立的3個工程系之一,清華電子工程系培養了中國最早的一批計算機硬件、半導體人才,堪稱芯片人才的搖籃。當中極富傳奇色彩的EE85班,走出了一衆芯片大佬。

要知道,AI從來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不僅需要從計算理論和計算機應用的角度研究AI,同樣需要電子信息工程提供人工智能發展所需的技術基礎。尤其當AI大模型席捲全球,對AI芯片算力的要求愈發重要,電子系校友不可或缺。

若把視線放得更廣一些,清華學子幾乎遍佈當下各個科技創新領域。

長期沉浸清華創業圈,李竹觀察到,電子系在半導體行業大潮中佔了半壁江山;汽車系在新能源汽車和雙碳方向異軍突起;材料系在行業範式發生變化的當下厚積薄發;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學是清華創業項目最多的發源地;計算機系在人工智能時代獨領風騷,未來十年潛力很大。

他總結背後的原因在於,趕上了中國發展科技創新的大潮,這些專業和方向都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清華在這些領域都有一批有前瞻性的學者教授院士,也起到了引領創新的作用。

當然,也離不開校友間的惺惺相惜。在投資圈的清華校友,不少都是因爲投資校友獲得成功;而清華校友的早期項目有相當數量是非共識的,正是因爲校友的信任和認知,才成就了一批顛覆式創新。

而源碼資本管理合夥人王星石認爲,清華一直推崇務實與創新,秉持爲國家持續輸出優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勵創業創新。因此在整體文化和氛圍的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發創業意識。

90後創始人集體登場

清華系90後崛起並非意外。這背後,一羣90後正在登上創投歷史舞臺。

回想2015年前後,曾有一批90後創業者閃亮登場,但大多曇花一現,令人唏噓。最終所剩不多的代表性人物是出生於1991年的聶雲宸,他把喜茶開遍了全球300多個城市;還有1992年出生的陳安妮,憑藉自身繪畫天賦在網絡上積累了大量粉絲,創辦了漫畫閱讀平臺快看APP。

但不同當年,如今越來越多高學歷理工科學霸引領這一波創業浪潮。

較爲轟動的是稚暉君彭志輝,這位前華爲“天才少年”,搭檔着上海交大教授閆維新創立了智元機器人。自2023年2月成立以來,智元機器人已馬不停蹄拿下6輪融資,堪稱VC圈最火爆項目之一。

不久前,智元機器人新一輪融資流出,出現了紅杉中國、M31資本、上汽創投的身影。此前消息流出,智元機器人投前估值達70億。

無獨有偶,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宣佈完成B2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金石投資、源碼資本,老股東深創投、中網投、容億、敦鴻和米達鈞石跟投,融資近10億元人民幣。同樣地,公司身後又是一位90後——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的王興興。他從小就擅長於搞各種小發明,大學時就能獨自做出人形機器人,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科男生。

早幾年前,曾有某VC機構合夥人坦言,之前確實專門看過一波90後創業者,發現了不少問題,但這不能完全否定這個羣體。他觀察到,如今很多知名高校出來的90後創業者,學歷背景紮實,不但深諳技術,而且商業敏感度也不錯。

如果回看這十年來90後創業者的畫像,映射的正是大時代的變遷。前一波更多在“衣食住行”上滿足美好的生活需求,後一波則直接開啓他們的硬科技創業生涯,探索更爲宏偉的想象空間。

時過境遷,從最新一波90後創業者身上,我們看到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底色:他們大多是名校出身,頂着學霸和理工科的光環,用最新的技術來爲世界寫下注腳。如果說,中國上一波創業者擅長於跑業務做銷售,那麼眼前這一羣年輕創始人則更專注於技術。

這是中國“技術派”創業時代的最佳註腳。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投資界”(ID:pedaily2012),作者:吳瓊,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