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週刊

由於投資體驗欠佳,養老目標FOF的規模已經連降兩年,且降速超過FOF整體水平。但仍有一些持牌機構做大規模。就單個產品收益而言,由於資產配置與風控風格的不同,業績差距巨大。

易強/文

4月12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又稱“國九條”)指出,要建立培育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同時要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一篇即是“養老金融”。

對FOF來說,這是一次發展機遇,亦是一場大考。

從規模上看,FOF份額規模已經連降兩年,由2021年底的1986億份降至2023年底的1605億份。養老目標FOF亦是連續兩年縮水,且降速超過FOF整體水平。

業績及風控未表現出獨特優勢應是FOF規模縮水的重要原因。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的三年間,FOF創造的收益合計-186億元,其中,養老目標FOF爲-52億元。

單個產品來看,發佈了2021年至2023年業績數據的126只FOF(僅計主代碼,下同)中,三年累計收益率爲正的僅佔11.90%,低於-10%的則佔到53.97%,最大回撤幅度超過20%的佔比47.62%%。同期,17只風險等級爲“R2”(中低風險)的養老FOF中,收益爲負的佔比超過6成,同爲“R2”的純債型基金則僅有0.50%的收益。

股票市場的不景氣固然是導致FOF整體業績不佳的客觀原因,但資產配置與風控等主觀因素同樣不容忽視。事實上,2021年初至2023年底,FOF業績首尾相差超過40個百分點。

尤其對個人投資者來說,相較於長期業績,中短期業績更能影響其投資體驗。

規模連降兩年

先看2024年一季度的最新發行情況。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4年一季度,FOF發行規模僅20.49億份,爲2020年以來最低水平。

從投資類型來看,一季度成功發行的5只FOF中,含3只養老目標FOF,以及2只混合型FOF,發行規模分別爲4.61億份和15.88億份,佔比分別爲22.50%和77.50%。而且,3只養老目標FOF中,有2只是發起式基金,2只混合型FOF中亦有1只爲發起式。

上述5只FOF來自華夏、景順長城、中泰證券(上海)資管公司及華富基金等4家公募持牌機構。其中,華夏基金髮行了2只,發行規模合計17.78億元。

歷史數據顯示,FOF發行規模已經連降四個季度。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其發行規模依次爲78.59億份、62.68億份、42.54億份、25.16億份。

若再往前看,則FOF整體規模已連降兩年。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1年底,FOF份額規模爲1986億份,2022年底降至1890億份,2023年底降至1605億份,降幅分別爲4.82%和15.09%。同期,FOF資產淨值由2021年底的2228億元降至2022年底的1928億元,再降至2023年底的1555億元,降幅分別爲13.45%和19.36%。

其中,養老目標FOF份額規模由2021年底的986億份降至2022年底的821億份,再降至2023年底的684億份,降幅分別爲16.73%和16.71%,資產淨值由2021年底的1141億元降至2022年底的888億元,再降至2023年底的711億元,降幅分別爲22.17%和19.98%。兩項降速皆超過FOF整體水平。

其結果是,作爲主要FOF品類之一,養老FOF的權重也在走低。

2021年底,養老FOF佔到FOF份額規模的49.65%,在FOF品類中排在首位,次年起降至第二位。2022年及2023年底,養老FOF權重分別爲43.44%和42.61%,2024年一季度末爲42.54%。同期,養老FOF佔FOF資產淨值的比重由2021年底的51.22%先後降至2022年底的46.06%以及2023年底的45.70%,2024年一季度末再降至45.56%。

同期,唯一連續兩年保持正增速的FOF品類是債券型FOF。2021年底,其份額規模爲5.87億份,2022年及2023年底分別增至41.16億份和43.8億份,資產淨值由2021年底的5.93億元增至2022年底的41.18億元,再增至2023年底的44.86億元。

其他FOF品類,例如混合型FOF及股票型FOF,則是2022年有所增長,2023年陷入收縮。混合型FOF方面,2021年至2023年底份額規模依次爲982億份、1011億份和865億份,佔FOF份額規模的比重依次爲49.44%、53.48%、53.89%,目前是最大的FOF品類。同期股票型FOF的份額規模依次爲0.62億份、0.91億份和0.77億份。

截至一季度末,在FOF份額規模(1639億份)中,混合型、養老目標、債券型及股票型等四個品類所佔比重分別爲54.04%、42.54%、2.67%、0.75%。在FOF資產淨值(1589億元)中所佔比重分別爲51.03%、45.56%、2.8%、0.61%。

優勢有待體現

最近兩年,FOF表現出來的風險收益特徵尚未證明其優勢所在。這應是導致其規模縮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3年度,FOF給持有人創造的收益爲-80億元,其中,養老目標FOF爲-26億元。2021年至2023年的三年間,FOF創造的收益合計-186億元,其中,養老目標FOF爲-52億元。

單個產品來看,發佈了2023年業績數據的363只FOF中,年度收益率低於-5%的有165只,低於-10%的有83只,佔比分別爲45.45%和22.87%,最大回撤幅度超過10%的有218只,低於-20%的有33只,佔比分別60.06%和9.09%。

發佈了2021年至2023年業績數據的126只FOF中,三年累計收益率爲正的佔比僅有11.9%,低於-10%的則佔到53.97%,跑贏業績基準的佔比23.02%,最大回撤幅度超過20%的佔比47.62%。

同期,17只風險等級爲“R2”的養老FOF中,收益率爲負的有11只,佔比超過6成,同爲“R2”的1079只純債基金中,收益率爲負的僅有8只,佔比僅0.5%。

股票市場的不景氣固然可以部分解釋業績上的不盡人意,但資產配置與風控上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事實上,2021年至2023年的三年間,FOF業績首尾相差超過40個百分點。若僅就養老目標FOF而言,首尾業績相差超過33個百分點。

以同期業績排在末尾(-27.43%)的某隻養老目標FOF爲例,2021年至2023年報告期末,其股票資產(穿透到底層資產)分別佔到其資產淨值的70.61%、63.77%和67.66%,債券資產佔比分別爲17.54%、14.97%和15.85%。

同期業績爲正的14只養老目標FOF中,股票資產佔比連續三年超過20%的只有2只,超過29%的爲零。至於業績排在首位(6.13%)的招商和悅穩健養老FOF,其股票資產佔比分別爲19.90%、16.77%和16.26%,債券資產佔比分別爲86.44%、97.57%和96.98%,其2023年底份額規模較2021年初增加7.36億份,增幅1.15倍。

同期最大回撤幅度方面,業績排在末尾的那隻養老目標FOF爲-35.92%,業績居首的那隻爲-5.69%,相差超過30個百分點。

競爭激烈

儘管養老目標FOF追求的是長期收益,但是,中短期的投資體驗同樣重要,尤其對個人投資者而言。而個人投資者是FOF的主要持有人,2023年底持有FOF份額規模的90.69%,持有養老目標FOF份額規模的87.47%。

不過,從數據上看,機構投資者所持養老目標FOF份額佔比正在提升。2021年底,其佔比僅爲4.24%,2022年及2023年底先後升至8.75%和12.53%。

基金管理人方面,截至一季度末,成立了FOF的公募持牌機構有86家,資產淨值排在前五的依次是興證全球、交銀施羅德、易方達、南方及華夏基金,分別爲182億元、137億元、132億元、120億元及108億元。

若就養老目標FOF而言,同期成立了相關產品的持牌機構有63家,排在前五的依次是交銀施羅德、興證全球、華夏、匯添富及易方達,分別爲70億元、62億元、54億元、50億元和45億元。

如前述,過去兩年,FOF、尤其養老目標FOF的規模出現一定程度收縮,不少持牌機構縮水嚴重,有的降幅甚至達到72.42%。

但是,仍有一些持牌機構將規模做大,比如易方達和華夏基金。截至一季度末,該兩家公司旗下養老FOF資產淨值分別較2021年底增加34億元和6億元,增幅分別爲306.86%和12.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