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興安盟4月29日電 題:“北京校長”的課堂在草原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新學期過半,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簡稱音三中)的校長鬍小蒙忙碌異常,他一面思考學校進一步發展的方針大計,另一面還在抓緊備課。

4月29日,中新網記者採訪他時,他剛參加完興安盟“京師領航”普通高中聯合教研活動。他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是:“現在,我的課堂在草原。”

圖爲胡小蒙參加興安盟“京師領航”普通高中聯合教研活動。胡小蒙供圖

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2022年6月,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選派赴內蒙古薄弱旗縣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的幹部教師,來自北京市第十二中學的胡小蒙與豐臺區4名幫扶教師“組團”來到音三中,開展支教工作。

面臨工作的突然變化,胡小蒙坦言剛開始有些許不安,“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全新的賽道,我可以勝任嗎?女兒正在上初一,正是成長關鍵期,我能離開嗎......”

因爲有着將近20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胡小蒙建立了“事在人爲”的決心和信心,而這支來自北京的教師團隊也很快投入到工作謀劃中。

當年7月,胡小蒙提前來到音三中開啓暑期調研。“令人驚喜的是,這裏的教室整潔明亮,智慧黑板、四人間宿舍,硬件條件並不輸北京,反而老師們的辦公區域則顯得陳舊和擁擠。大愛無聲,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我來對了。”胡小蒙笑着說。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胡小蒙全面掌握了音三中的教學情況:學校高中部僅成立3年,高中辦學管理經驗不足,師資緊缺,來源多樣,流動性強;教師團隊非常年輕,剛走上講臺的大學畢業生佔比超過半數……細數這些短板,胡小蒙深知面臨的挑戰十分艱鉅。

“困境裏往往充滿了機遇,找到了短板,便找到了未來工作的發力點。”胡小蒙給團隊打氣,“學校的迫切困難在師資,未來發展的希望也在師資。”

圖爲胡小蒙(右一)帶領教師團隊開展課後研討。胡小蒙供圖

5位幫扶教師全部奮戰在教學第一線,兼任備課組長,帶徒1—3人;成立了“青年教師論學班”,開展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跨學科研討;派駐幹部教師赴北京十二中跟崗學習;北京十二中的“專家天團”走進草原,爲當地教師現場說課,集中交流……

“我們要培養出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將近兩年的工作,讓胡小蒙信心滿滿。

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搭建平臺,讓優秀的人領跑,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胡小蒙說,音三中與清華大學未央書院學生社團聯合開展“執光撥雲”項目,通過書信來往、線上線下交流,對學生生涯規劃加以引領。

“從2022年的高一學子開始,內蒙古實行了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制度,這對於已經適應了傳統高考的家長來說挑戰不小。”胡小蒙將新課改的理念結合校情加以提煉,先後面向師生和家長開設了15場專題講座,“爲老師助力,也爲家長賦能,才能實現教育信息對稱,全面育人。”

圖爲常志燕老師在給學生進行課後輔導。胡小蒙供圖

在音三中師生和北京教師幫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教學水平迎來了質的飛躍,並直觀的反應在高考成績上。2023年音三中高中部的首屆高考創造了旗縣600分突破、興安盟旗縣理科最高分、全員考上本科院校的驚喜。

“北京水平、三中樣子,兩者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創造了旗縣教育的一份奇蹟。”音三中黨支部書記王東昇讚歎道。

來草原做最幸福的事

將近兩年,來自北京市豐臺區的5位老師,將“澆灌”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列入自己的幸福賬單。

52歲的張明奎目前是音三中高二年級的數學教師,他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上課總得彎着腰,孩子們親切地稱呼他“彎腰的北京大爺”。

圖爲“彎腰的北京大爺”張明奎老師在講課。胡小蒙供圖

老家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的常志燕老師,通過求學和奮鬥在北京闖出一片天地。此次她主動報名回到內蒙古,用最好的方式回饋家鄉教育。

爲了不耽誤草原孩子們的每一堂課,胡小蒙將遠在湖北宜昌的父母接到身邊,帶父母“一同支教”……

又是一年春草綠,胡小蒙說,草原的孩子們也會發出一茬茬嫩芽,匯聚成一片翠綠的草原。(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