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是漢族的前身,此後也經常代指漢族、漢地。關於華夏的含義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提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很明顯,這個解釋是牽強附會的,並沒有解釋清楚華夏到底是什麼意思。要了解華夏的含義,我們必須要從古老的文獻中去尋找。

一,“華”的來源——華胥氏、華山

目前,學術界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種認爲“華”是指華山。在上古時代,華山就是秦嶺的意思。《山海經·西山經》中的第一條山脈就是華山,華山北部的河流基本流入渭水,南部的河流基本流入漢水,可見華山就是現在的秦嶺。而現在的華山在《山海經》中被稱爲“太華山”。

秦嶺地圖

還有學者認爲,古代的華山範圍已經超過了現在秦嶺的範圍。劉起釪認爲華最早指山西南部的華水與華谷,錢穆認爲華山最早指嵩山。還有學者認爲“今日河南之嵩山都屬於華山”。

在秦嶺之北,出現了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這些就是炎黃族早期的文化,也就是華夏民族最早生活在渭河上游乃至於漢江上游一帶,因而可能以山爲名了。

根據古代的一些文獻記載,炎黃二族的祖先是華胥氏。《春秋世譜》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世本》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曾祖母華胥氏。”既然華胥氏是伏羲、女媧、黃帝和炎帝的祖先,那麼炎黃後裔自稱“華”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伏羲、女媧在傳說中都是蛇身人面的形象,這是一種圖騰象徵。中國古人以“龍”爲圖騰,而龍的前身就是蛇。古代西南流傳着“巴蛇吞象”的傳說,這個巴國的“巴”實際上就是蛇的形象,而巴國起源於漢江上游,並且也是伏羲的後裔。《山海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葜(伏羲)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爲巴人。”由巴國的演化來看,伏羲氏早期的確生活在秦嶺南北一帶。

伏羲女媧

另一種觀點認爲華就是花。目前,在甲骨文中並未發現華字,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商朝是東夷民族建立的王朝。而華是炎黃的自稱,因而甲骨文中沒有華字很正常。西周時期的文獻開始出現了“華”,該時期的“華”通“花”,並引申爲光華、華美之義。

我認爲,華的本義確實是花,但是華夏中的華應該還是指華山,也就是秦嶺。當炎黃祖先在秦嶺南北形成的時候,他們認爲這座大山鮮花遍佈,十分美麗,就取名爲了華山。後來,這個創造大地灣文化的部族,就自稱“華胥氏”,也就是華的來源了。

二,“夏”字的來源:夏朝

關於“夏”字的含義,非常簡單,那就是“夏朝”的意思。“夏”也沒有在甲骨文中被發現,是炎黃族的自稱。在周朝的篆書中,“夏”字就是一個人的形象。有人提出大禹稱王后,認爲夏季高溫,最適合萬物的生長,因而將國號定名爲夏。

《說文解字》卻解釋道:“夏,中國之人也”。唐堯和大禹最初活動在山西南部地區,這一帶是古冀州,《路史》說:“中國總謂之冀州”,顧炎武解釋道:“故之天子常居冀州,後人因之,遂以冀州爲中國之號”。我認爲,山西是一個表裏山河的地區,炎黃族見這裏的地勢山環水繞,自認爲是天下之中了,因而取名“中國”。此後,大禹建都陽城,山南水北爲陽,陽城就在太嶽山(中條山)之南,在洛陽盆地,於是洛陽就成爲了“中國”。

夏,是炎黃族建立的第一個王朝,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夏朝建立471年後,商人帶領東夷族消滅了夏朝,建立了商朝。這時候,夏朝的部族就四處逃散,有的南逃巢湖,有的北逃大漠,而大部分應該是向西逃竄到了陝西一帶,竄入戎狄活動地區,商朝將他們統稱之爲“羌”,而羌正好是華夏族的前身。

周人,也是夏朝的後裔,他們的父系爲姬姓,母系爲姜姓,正好是黃帝和炎帝之後。根據《中華遠古史》的資料現實,周人最開始生活在山西一帶,姜姓的齊、呂、申等國的族源也在山西太嶽山一帶。夏朝滅亡後,周人向西遷徙到了關中地區,也將古冀州的洛水等地理名稱帶到了關中。

周在甲骨文中也就是“田”的形狀,也就是周人在商朝人眼中就是善於耕地的民族。的確,周的祖先長期擔任后稷(農官),而姜姓祖先神農氏傳說也是發明農業的人。此後,周人在關中地區組建建立村落,發明農業,逐漸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國家。

大約在3000年前,周武王滅商,建立了周朝。不過,周朝人還自稱是“夏”,這些被分封到關東地區的諸侯國也自稱“夏”或者“東夏”,合起來稱爲“諸夏”。此後,人們又將“華”“夏”二字合稱,叫做華夏了。

隨着諸侯國在關東自己站穩腳跟,華夏文化也不斷東傳,東方各族也逐漸形成了華夏認同。春秋時期,楚人自稱是蠻夷,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楚國就自視爲華夏的一部分了。而春秋時期的華夏族已經融入了東夷、北狄、西戎、南蠻、巴蜀、吳越等民族,這就是漢族的前身了。

西周分封

綜上所述,華夏二字的來源和華夏民族的歷史有密切的關係。華字來源於華胥氏,是炎黃祖先,夏字來源於夏朝,也代指中國人。周朝勝利後,華夏族的圖騰——龍蛇也正式成爲了國家圖騰。不過,建立商朝的東夷族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不可忽視,東夷族的鳥圖騰最終演變爲了鳳凰,龍鳳也就是成爲了中國的兩大圖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