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有關“雙碳”、綠色發展的討論貫穿始終。“雙碳”逐漸成爲賦予千行百業結構重塑優化的契機。

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信息時代”,生產力的迭代成爲助推人類文明發展的內生引擎,每一輪的產業變革升級都是一次擺脫對傳統能源、技術路徑依賴,積極探索新型能源、技術的過程,在此發展過程中,綠色低碳理念愈發深入人心。

今年,隨着“新質生產力”在各行各業走紅,不難發現通過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手段推動經濟發展模式向更加綠色、低碳、高效的方向轉變,與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雙碳”戰略目標高度吻合。

綠色投資井噴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的“碳達峯碳中和科技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海生表示,未來以可再生能源儲能爲代表的新型儲能預計會成爲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或重要主體。

作爲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裝備基礎,新型儲能就像一個巨大的“充電寶”,可以把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富餘的電能儲存起來,在用電低谷時“充電”,在用電高峯時“放電”,解決了能量生產和需求在時間、空間以及強度上不匹配的問題。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4》顯示,2023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規模同比增長均超150%,3倍於2022年新增投運規模水平。

儲能之外,“雙碳”理念也在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了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和大規模應用。以光伏產業爲例,隨着中國光伏產業技術加快迭代升級,行業應用加快融合創新,產業規模實現進一步增長。據光伏行業規範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2023年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再創新高,行業總產值超過1.7萬億元。

“雙碳”目標也引領着資本流向綠色低碳領域,金融機構爲能源產業帶來資金“動能”。“綠色產業的發展得益於綠色金融的支持,同時綠色金融也在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獲得了快速成長”,在“雙碳戰略與綠色金融論壇”上,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表示,根據中金公司的估算,爲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的綠色投資總需求將達到139萬億元,綠色領域直接融資比例將從現在的10%提升到40%左右。

壯大新興產業

實現“雙碳”目標,促進能源、產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高雨在“創新驅動助力綠色發展論壇”上表示,“實現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創新體系”。

而這一創新會涵蓋能源、產業、生活等方方面面。在能源領域,智能電網、新型儲能、氫能儲運和規模化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究,推動能源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座標指向山東肥城,國際首套3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項目已完成建設,正在開展系統調試工作;在廣東深圳,廣東能源集團半固態電池儲能示範項目也在加速推進;在北京,昌平區和房山區的新型儲能產業示範區已經啓動建設。

在產業領域,持續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同時,不斷壯大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綠色智能、綠色環保、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大科技投入。

在生活方面,要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和綠色化的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築,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擴大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新會址——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便將綠色概念融入建造理念,整體綠化面積3萬餘平方米,應用綠化屋頂、地源+空氣熱泵、智能照明及節水系統、海綿設施等11項綠色技術。

日常細微之處,能源轉型、產業綠色化也正在潤物無聲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隨着風電、光伏等快速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歷史性超過了煤電裝機;4月上半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批發、零售滲透率雙雙突破50%……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祕書長、能源產業領域研究人士袁帥表示,科技創新能夠助推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壯大新興產業,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對內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對外促進數字化、綠色化和產業化的深度融合,爲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全方位支撐。

“‘雙碳’爲企業設立了清晰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即必須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此舉將倒逼鋼鐵、石油、化工等高碳排放行業改造裝備,提升技術水平,推動電池、風電、光電、氫能等能源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刺激綠色經濟增長,引領更多企業投身於以新能源爲代表的低碳領域。”袁帥說道。

支持減排交易市場

綠色是新質生產力的底色,更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新質生產力”與“雙碳”目標之間存在着密切的內在聯繫。

“‘雙碳’戰略將引領加速能源轉型革命,帶來新一輪以綠色低碳新質生產力爲核心特徵的產業革命,未來三四十年間將催生出一個高達數百萬億元的龐大綠色投資市場新機遇,成爲拉動經濟復甦和綠色增長的強大新動能。”國家節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康豔兵認爲,“雙碳”目標引領加速能源轉型革命,能源動力方式發生顛覆性變革、以降本增效爲內生動力的節能技術創新升級、跨領域跨行業的能源供需綜合系統智慧化發展等催生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撬動上下游產業鏈、新材料、元器件等環節發展,從而形成範圍更廣、規模更大的低碳新質生產力。

作爲落實“雙碳”目標的先行者,北京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構建低碳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消費佔比提高0.5個百分點。加快推廣綠色建築,抓好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統一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

曾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參與交通服務保障的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集中示範和檢驗了北京氫能技術與產業能力,也形成了全球範圍氫燃料電池車輛示範規模最大、應用場景最全及氫能技術應用最全面、保障體系最完善、政策標準持續創新的重大示範影響力。後冬奧時代,越來越多氫能車與市民親密接觸。當年在冬奧賽區服務的氫燃料大巴經過改裝成爲北京市首批常態化運營的氫能公交車。

今年4月,兩輛以氫爲燃料的汽車,歷經兩天時間、橫跨六個省市,實現了從北京到上海的1500公里長距離運輸測試,這也是我國氫能車輛首次大範圍、長距離、跨區域的實際運輸測試。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傑表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面向未來,北京將充分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深化綠色技術研發應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將加強能源關鍵技術裝備及核心部件攻關和示範應用,加快氫能制、儲、運、加、用各環節的科研攻關和示範應用。此外,還將加大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