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台州日報

趙宗彪做客台州職業技術學院

暢聊“讀書讓我們遠離孤獨”

4月28日晚,台州職業技術學院二教六樓青年之家,趙宗彪與高校師生們做了一場題爲《讀書讓我們遠離孤獨》的分享。

趙宗彪,報人,作家,木刻藝術家,著有《山河故人》《三國笑談》《木上江南》等。此次做客臺職院,他以一位愛書人的身份,暢聊讀書與人生。

趙宗彪以“孤獨”作爲開場白。他說,人生而孤獨,希望得到認可、渴望愛。在讀書中,人可以找到同道,減輕孤獨之痛。

讀書目的有三:生存、生活、生命。生存是功利性的,基本的文字表達、算術、地理知識,都需要從書本中獲得。當超越了生存層面,讀書爲了讓生活更美好,通過讀書,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中國傳統對讀書的要求,基本停留在這一層面。

而爲生命讀書,則超越了前兩者的功利層面,人們開始研究哲學、研究宗教、研究藝術,爲了理想、信仰、信念。

“以我的理解,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可能從功利性開始,逐步超越了功利的目的,最後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只有這樣,興趣纔可能持久,也最本質。因爲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動力。”趙宗彪說。

讀書好,每個人都知道,但很多人堅持不下去。趙宗彪建議,不妨和愛讀書的人待在一起。人是容易受人影響的,如果天天與喝酒的人一起,就會去喝酒,與認爲釣魚是天下第一大事的人一起,就會迷上釣魚。選擇很重要。人的一生,事實上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有選擇,必然會有放棄,這個自己要想清楚。

“同學們正當年,不妨多泡泡圖書館,享受這段單純的讀書時光。”趙宗彪回憶道:“1981年,我入台州師專(今台州學院)讀書,一進校門,就問老師,學校圖書館有多少藏書?老師答,有五萬本。五萬本!對我來說是天文數字。”

大學三年,趙宗彪幾乎在閱讀中度過。他幻想將圖書館的書都讀完,這當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偏愛讀人物傳記、回憶錄,就將書架上的此類書籍都讀了一遍。“大約看到一千本書時,大學就結束了。”

傳記讀多了,他漸漸覺得,那些歷史上的大人物,不過是個普通人,他們經歷過的喜怒哀樂,當下人也在經歷。有些人之所以成爲大人物,在於其有限的生命裏,能綻放出穿透黑暗的光芒。他尤其敬佩青年時代的梁啓超,無論多麼倉皇狼狽,依然堅定自珍,爲理想付諸努力。

“從長遠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世界的過客,我們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趙宗彪說,古人有三立之說,即立功、立德、立言。事實上都很難實現,除了自己的主觀努力之外,還有其他我們個人不可掌控的因素。如立功需要時代的條件,立德、立言也一樣。但是,我們可控的事還是有的,如自己讀書,讓自己的每一個日子過得快樂,這事實上也是人生的成功。

此次講座,爲臺職院舉辦的“和園說”第九期。自去年3月創辦以來,“和園說”已整整一年。其間邀請了林月村、陳盆濱、陳人傑等文化學者和體藝名家來與師生交流分享。“和園說”立足校園面向廣大師生,邀請台州社會名家賢達等,分享探討思考人生;爲大學生們豐富精神和文化體驗提供多一種選擇。

臺傳媒記者吳世淵 /文

臺傳媒通訊員金梓萱 楊夢霞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