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津門憑闌

做優這場“循環之旅”

津聲

一臺報廢汽車,還能“發光發熱”嗎?在位於靜海區的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園,一輛報廢汽車從整車到碎片只需15分鐘。破碎後的殘渣被送進分選流水線,自動分類回收銅、鋁、塑料等材料,再經過專業化處理後進行應用。在循環經濟視角下,廢棄品也可以是一座資源“寶庫”。

將“破銅爛鐵”化腐朽爲神奇,靠的是回收、拆解、加工、再製造等環節和新技術,更離不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理念。當下,不斷提升“點舊成金”能力,做優循環經濟,正成爲物盡其用、激發資源潛能的重要方式,也打開了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當然,循環經濟帶來的遠不止“物盡其用”這麼簡單。這是一場涉及生產、生活、生態多個層面的“循環之旅”。譬如,資源的循環利用可以降低對原生資源的需求,減輕資源開採對環境的壓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新業態、新模式不僅帶來更多就業崗位,也爲企業創造新的商機。近日,我市發佈《天津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循環利用是其中重要內容,從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到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豐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途徑,再到有序推進再製造和梯次利用,做優循環經濟正迎來新契機。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循環經濟不是爲了循環而循環,既要重“循環”,也要重“經濟”。有專家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家企業表示,可以將廢棄可樂瓶加工成新的可樂瓶,使一隻瓶子得以無限循環。乍一聽似乎很“完美”,但實際上由於設備需要進口,成本高昂,企業需要依賴資金補貼,否則循環就會中斷。相比之下,有的工廠依靠自身技術和設備,將瓶子製成滌綸長絲,成爲一種應用廣泛的製作材料,既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也獲得了可觀經濟收益。因此,發展循環經濟也講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既注重社會效益,也做好經濟考量。

產業“聚”起來,循環鏈條暢通起來,經濟效益就會跟着“提”上去。隨着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成龍配套、成鏈成羣,上下游企業在廢棄資源回收、拆解、加工、再製造等各環節各司其職,多元要素在同一空間內聚合,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技術創新力,“循環”與“經濟”齊頭並進,做優循環經濟的每一環,資源就能真正“轉”起來。

若問循環經濟究竟能帶來什麼,答案不一而足。它可以是一隻利用廢棄飲料瓶做成的拉桿箱,可以是一項廢舊裝備再製造技術,也可以是一個綠色產業,但歸根結底,其指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綠色生活。爲了這些美好目標,我們必須做優循環經濟,也有信心、有能力做優循環經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