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萬潤光電完成Pre-IPO輪融資,京東方是投資人,去年12月這家公司已進入上市輔導期。京東方投資前,萬潤光電已進入到偏光片龍頭杉金光電的供應鏈中。

近日,揚州萬潤光電完成Pre-IPO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諾延資本和顯智鏈基金聯合投資。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顯智鏈基金成立於2020年3月,是京東方通過全資子公司京東方創投參與設立的產業基金。目前,京東方創投持有顯智鏈基金76.22%的股權。

該輪融資完成前,萬潤光電於去年12月進入上市輔導期。江蘇證監局公示顯示,萬潤光電由國金證券輔導,其所在的揚州儀徵市一直將萬潤光電作爲重點上市後備企業來培養。對此,創投日報記者致電萬潤光電,對方表示,“有上市計劃,但具體問題請聯繫董祕和證代。”但截至發稿時,該電話均無人接聽。

一位投資人對創投日報記者表示,“作爲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參與萬潤光電Pre-IPO輪融資,顯示出這家公司的重要性。從過往投資輪次來看,Pre-IPO輪投資也是京東方少有的出手階段。”

鞏固產業鏈,京東方投了

京東方參與萬潤光電Pre-IPO輪融資,與鞏固產業鏈有關。作爲產業資本,顯智鏈基金自成立以來共出手23次,主要圍繞新材料、生產製造、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領域出手,其已投企業包括陝西萊特光電、成都拓維高科光電、常州德創高新材料等新材料公司。

此次,京東方入股的萬潤光電,亦聚焦於新材料賽道。公司官網顯示,萬潤光電是一家高端功能性塗層複合材料企業,主要產品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車衣、光電顯示等。

2023年年報顯示,京東方柔性OLED出貨量接近1.2億片,創單年出貨量歷史新高,以16.2%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二,國內第一。同時,爲擴大市場份額,京東方豪擲630億元繼續增產OLED。

今年3月,京東方宣佈將在成都投建國內首條第8.6代AMOLED生產線,總投資630億元,設計產能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高端觸控OLED顯示屏。

創投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京東方入股的萬潤光電,聚焦於OLED核心材料偏光片。上述投資人告訴創投日報記者,OLED核心材料是終端發光層,後者涉及模組材料,其中偏光片是模組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產化率上,2021年杉杉股份宣佈,其通過增資方式收購LG化學旗下偏光片及相關資產70%股權,成立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應商杉金光電。自此,顯示屏偏光片開啓國產化之路。”該位投資人談到,京東方投資630億元,建設第8.6代AMOLED生產線後,更是需要核心材料供應的穩固。因此,該筆投資有助於京東方在產業鏈供應中佔據更多話語權。

萬潤光電錶示,新一輪融資完成後,資金將主要用於超寬幅偏光片離型膜產線的爬坡、新產品研發,以及與下游客戶達成友好戰略合作關係等方面。

牽手杉金光電,萬潤光電不容小覷

目前,萬潤光電已進入到偏光片龍頭杉金光電的供應鏈中。

根據東材科技(601208)公告,2023年9月,東材科技全資子公司江蘇東材與杉金光電(南京)、萬潤光電就偏光片用離型膜PET基膜、偏光片用離型膜等方面達成業務合作共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業務合作包括產品技術規格交流確定、產品標準聯合制定、共同研發樣品、共同推進產品量產等具體事項。

東材科技稱,之所以與這兩家公司合作,一是杉金光電是我國顯示領域核心材料的重要研發及生產廠商,已與京東方、華星光電、LG顯示、夏普、惠科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二是萬潤光電爲東材科技光學級PET基膜板塊最重要的戰略客戶之一。

“公司生產的光學級PET基膜經過萬潤光電的後續加工後,直接供應到杉金光電、三利譜光電、三環集團等產業鏈體系。”東材科技表示。

在偏光片業務上,2023年12月,杉杉股份繼續加碼。其子公司杉金光電(蘇州)擬在揚州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建設年產4000萬平方米高端顯示用偏光片生產線項目,總投資金額不超過6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萬潤光電也是揚州本地的企業,該公司位於揚州市儀徵經濟開發區,註冊資本5000萬元。

2023年,杉杉股份偏光片業務繼續發力。年報顯示,該業務實現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

另據CINNO Research統計,杉杉股份在大尺寸偏光片的出貨面積份額由2022年的30%提升至33%,持續保持全球第一,LCD電視用偏光片業務、LCD顯示器用偏光片業務市場份額均排名全球第一。由此,作爲杉杉股份旗下杉金光電的供應鏈企業,萬潤光電具有“吸引力”。

融資數據顯示,這家偏光片供應鏈企業,成立以來僅有過兩輪融資。2021年圓海世嘉投資參與A輪融資;2024年4月,萬潤光電直接“跳”到Pre-IPO融資,開啓上市之路。

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李剛頗爲神祕,少有消息曝光,但其通過持有48.6545%股份成爲萬潤光電實控人;第二大股東亦是一名自然人——居明興,其直接持股24.32730%。

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創投日報”(ID:gh_8b25bce7ef22),作者:陳美,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