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邊萬莉 實習生郭聰聰 北京報道

“尊敬的客戶,您尾號xxxx的賬戶可能存在風險,爲保障您的資金安全,您在我行的非櫃面業務暫時無法辦理”。近日用戶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吐槽,突然收到了這則銀行短信,單筆限額50萬元,單日限額100萬元的Ⅰ類卡,被銀行調整爲單日限額1000元了。

銀行卡突然被通知限額的情況並非個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吐槽銀行卡非櫃面渠道的支付額度被下調。比如,原本1萬元的日轉賬額度被強制下調爲3000元、1000元,甚至存在額度被調爲500元的情況。

銀行工作人員稱這是由於銀行爲防範網絡電信詐騙、打擊洗錢行爲,實行了分級分類管理制度。當賬戶交易行爲觸發了銀行風控系統預警機制,個人的非櫃面渠道交易將被受限,個人可持有效證件至銀行網點解除限制。

Ⅰ類銀行卡“非櫃”日限額下調現象頻發

所謂“非櫃”交易,就是不在銀行櫃檯辦理的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關支付、快捷支付、銷售終端(POS)、自助櫃員機(ATM)等辦理的業務。

“由於賬戶資金流動頻繁,銀行把我的Ⅰ類賬戶額度調低了”,有儲戶反映,經與相關銀行聯繫後得知,個人借記卡“非櫃”交易日限額的下調是由於交易頻繁而被銀行系統標記成爲了異常賬戶。

多家銀行系統通過在系統中植入反詐模型與反洗錢模型來檢測儲戶賬戶的異常情況,一旦觸發了銀行的反詐、反洗錢的模型風控,儲戶的借記卡將會被標記爲異常賬戶,異常賬戶會依據嚴重程度而被採取調低“非櫃”額度、“只收不付”等措施。

此類下調額度的事件中,各銀行僅對儲戶借記卡的“非櫃”交易的日額度進行了限制,櫃面交易額度不受限。多名網友表示,收到限額通知太臨時,難免對日常交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實際上,銀行卡“非櫃”交易額度下調,與銀行落實對個人銀行賬戶的分級分類管理制度相關。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各大銀行相繼發佈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服務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的公告,這是爲了防範網絡電信詐騙、打擊洗錢行爲。

比如,去年中國農業銀行發佈“關於調降部分客戶網絡金融渠道交易限額的公告”。公告稱,“近期電信網絡詐騙頻發,爲保障客戶賬戶和資金安全,落實監管規定,我行會陸續對部分客戶個人網銀及掌銀轉賬限額進行調整。”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中國銀行天津分行、郵儲銀行青島分行、青島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曾發佈過分類分級管理個人客戶“非櫃”交易的公告。

各大銀行對於分級分類管理的標準略有差異,往往是依據賬戶的歷史使用情況進行風險判斷。當出現個人信息不完善的賬戶、資金交易頻繁且流水較大的賬戶、卡內餘額較少、交易較少甚至不交易的賬戶,更容易觸發銀行風控預警。對此,銀行會採取包括調低“非櫃”交易限額、暫停“非櫃”業務等措施。

兩難處境:儲戶吐槽恢復額度不便,櫃員稱壓力大

面對此情況,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儲戶可通過覈實身份後解除風險限制,但解除風險的過程並不便捷。

21記者以用戶身份撥打了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官方熱線,客服稱面臨儲戶出現限額情況,暫不支持手機銀行APP申請風險解除,儲戶解除限制應到銀行營業網點線下辦理。

由於不同銀行、不同地域的營業網點的解除流程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儲戶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銀行卡就可辦理,但部分地區銀行還需要提交戶口簿、工資流水、反詐中心審查證明等證明材料,或是線下填寫盡調錶。儲戶可能因對所需資料不瞭解、準備資料不齊全而不能一次性辦理成功,無形之中增加了儲戶解除風險限制的時間成本,造成了儲戶的不便。

就有儲戶吐槽到,儲戶因給涉嫌詐騙的親戚轉了800元錢,名下所有的卡都被反詐中心停了,銀行櫃檯需要反詐中心的審查證明纔可以解禁。

對此,銀行櫃員也稱“亞歷山大”,一面是銀行的監管機制,一面是着急恢復限額的客戶,銀行工作人員在中間“夾板氣”。“現在是問責制,誰開卡,誰審覈,誰負責。只要開卡人員涉案或出問題,經辦人不僅會被公安局約談,還會暫停所在機構的開卡權限”。某一線櫃員說,“每天都能聽到營業室裏客戶的謾罵、投訴以及威脅銷卡銷戶。”

河北某銀行櫃員向記者透露,“反詐、反洗錢的模型雖然存在誤判率,但在銀行待久了就會發現,絕大多數情況能夠準確鎖定了風險行爲。我見過快進快出、頻繁倒賬的人最終以詐騙被捕,見過險些因刷單而被騙的人保住家產,也見過利用銀行卡搞殺豬盤、虛擬貨幣的人最終落網,這都是分級分離管理的功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