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君煙臺報道

4月上半月,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聯席分會的數據顯示,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爲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這意味着我國汽車行業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主導的全新時代。

在產業格局重塑的過程中,有着23年產業發展基礎的煙臺福山區緊抓機遇,專注汽車零部件產業,一手謀劃傳統車企轉型向新,一手探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升級,構建起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打開了汽車產業成長的新空間。

50秒下線一臺汽車轉向機

福山區汽車工業企業數量佔全市半壁江山

近日,“一鏈湧動話發展”福山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媒體行活動走進煙臺高新區福山園的部分車企,沿着永達街感受傳統車企轉型向新的澎湃動能。

首站來到博世華域轉向系統(煙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世華域”)。只見數字化車間內,一條條生產線上,機器人手臂翻轉挪移,一輛輛AGV智能週轉車穿梭自如,將載運的物料精準運送到指定位置。

博世華域主要從事汽車轉向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開發、生產、組裝和銷售,是北方規模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綜合能力最強的轉向系統專業生產基地。

在這裏,平均每50秒就有一臺汽車轉向機下線。

“今年4月,博世華域轉向自主研發HE平臺HE4rD6首個項目SOP下線,做全冗餘雙小齒輪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具備優異的高速性能,同時可兼容線控轉向系統,支持整車的OTA雲端刷寫功能,是本地自主研發的平臺。”博世華域轉向系統(煙臺)有限公司生產主管郭吉月表示,今年將實現產量從千輛級到三十萬量級的跨越,其中理想和蔚來等新能源車型已配置應用。

在延鋒(煙臺)座椅系統有限公司,一輛輛AGV小車、傳送機器人、下料機器人等相互協作,各司其職,從上料、運輸、生產到下線,每完成一道工序便會自動走向下一道工序……在這裏,8條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1400輛份座椅,生產線從原料出庫到整椅成品發運區域,實現全過程智能化自動控制,工人從拿訂單到交付客戶手裏,僅需2小時即可完成。

延鋒(煙臺)座椅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而專注於做汽車內飾件材料及產品的山東坤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山區首個汽車零部件上市企業,佔據了我國汽車簇絨地毯一半以上的市場,是汽車地毯行業的頭部企業。

據山東坤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翔宇介紹,公司是全球少數擁有BCF纖維研發實驗室的供應商,具備自產原材料BCF紗線的核心技術能力,打破了國際壟斷。目前,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居行業首位,國際市場業務遍及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有數據顯示,煙臺市擁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420餘家,其中福山區汽車零部件工業企業207家,佔全市“半壁江山”,形成車身、轉向、動力、座椅、電氣和內外飾6大系列,涵蓋轉向系統、電子線束等10大門類220餘種產品。其中,10多個企業產品填補山東省空白,15個產品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20多個產品北方市場佔有率第一。2023年,福山區汽車產業實現產值254.1億元。

造一輛車成本比其他地區低5%

聚企成鏈加速產業集聚發展

俯瞰整個福山區,你會發現,汽車產業佈局就像俯臥在福山大地上的一隻啞鈴,一頭連着傳統汽車企業羣,一頭連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傳統汽車產業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雙頭並舉,蓄勢待發。

4月26日,沿着永達街一路向西,穿過金山路,就是佔地8.6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這裏處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車行至福山區磁陽路,映入眼簾的便是福山區新能源汽車“王牌”項目——濰柴(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100多臺重型機械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工程建設,一個個廠房倉庫樁基已完成,正拔地而起。

濰柴(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

該項目由山東重工旗下濰柴動力與比亞迪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聯合投資建設,總投資560億元,計劃打造貫穿新能源商用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電驅總成全產業鏈的研發製造基地。

“福山汽車產業之前一直處於一種有嶺無峯的狀態。”有業內人士坦言,濰柴比亞迪的落戶,無疑將打破這種局面。他表示,對傳統汽車來說,最重要的是發動機、減速器以及底盤等;而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最關鍵的則是電池、電機、電控這“大三電”。“大三電”成本佔據新能源整車的50%—60%,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

“多數車企都在做整車,我們另闢蹊徑,選擇從最基礎領域着手研究,按照鏈式思維,聚焦‘大三電’,同時,又進一步梳理出‘小三電’、正負極材料、智能駕駛應用場景等上下游關鍵部件,完善‘一圖五庫四清單’,集中力量招引布局主導產業項目。”煙臺高新區福山園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戚剛強表示,目前,通過發揮濰柴比亞迪項目的鏈主領航作用,已深度挖掘上下游關聯企業160多家,儲備該領域內項目20多個,初步實現了“引進一個龍頭、拉起一個產業”的目標。

濰柴(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全部達產後,產能可滿足50萬輛商用車的電池需求,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而與之毗鄰的創明圓柱鋰電池項目則作爲國內高容量圓柱電池的領跑者,將建設圓柱鋰電池生產製造、研發設計、質量檢測和供應鏈協同於一體的智造基地,打造國內一流具備完整新能源鋰電池生產工藝的數字化智能燈塔示範工廠。

“創明電池項目進展很快,一期5個項目在同步推進,其中4個單體已經建設完成。”煙臺高新區福山園掛職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張洪瑤說,“項目還在建,目前預售訂單已經超過了項目總產能,項目不得不兩度提升產能,從2GWh提升到4GWh再到6GWh。”

張洪瑤說,創明電池項目將與濰柴比亞迪實現差異化發展,共同打造形成強有力的集聚磁場。目前,福山區已經培育發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14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3個,加速了產業集聚發展。“可以說我們的產業配套很全,交通又方便,在福山,造一輛車的成本要比其他地區的成本低5%。”煙臺高新區福山園黨羣工作部副部長龐賀自信滿滿地說。

打造韌性更足的產業生態圈

3-5年內形成產值超千億元的示範園區

如今,福山區汽車產業鏈就是煙臺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生長線。如何讓這條生長線煥發出全新生命力?福山選擇建立一個更大的生態圈,靠創新驅動激發新活力。

“這麼多世界500強企業選擇我們,說明我們這裏產業生態好,投資回報好!”戚剛強表示,福山區207家汽車零部件工業企業,都是產業鏈上競爭力較強的外來戶。“作爲全市汽車產業鏈的領建園區,福山園承擔着培植髮展汽車產業垂直生態的重任。我們就是要打造一個韌性更足、穩定性更大的產業生態圈。”

“很長時間,我們將建鏈補鏈強鏈延鏈重點只放在企業上,事實上,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也是產業鏈發展極爲重要的一環。”煙臺高新區福山園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宮濤曾表示。

爲此,圍繞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福山區引進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項目,打造集研發設計、中試成果轉化、產品展示和生產配套功能於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孵化基地。中心建成後,將引進行業領軍研發團隊20個以上,專業人才300名以上,在5G車聯、充換電設備和無人駕駛等領域形成一批行業領先技術成果。

福山還集中佈局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高能級創新載體:引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精心打造國家級創新平臺;同時與煙臺大學合作,建設全省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電驅技術創新中心,圍繞電池、電控、智能網聯等領域共同打造煙臺新能源汽車創新基地。

“我們正是看到了福山區的良好生態,才落戶於此。”中質智通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聯席總裁宋勇道出了不少企業的落戶心聲。他說,該項目一期佈局了5個實驗室,目前正在推進廠房建設,今年年底部分投產使用,能夠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便捷服務,引導本地零部件企業快速接軌智能網聯汽車板塊,推進汽車產業鏈向模塊化、電動化、智能化方向延伸。不僅能滿足煙臺車企檢測需求,還能爲方圓500公里內的車企提供服務。

國家智能商用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及汽車研發試驗檢測認證基地項目施工現場

據悉,國家智能商用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及汽車研發試驗檢測認證基地項目規劃打造汽車關鍵部件研發試驗檢測認證基地,成立智能駕駛產業研究院。該項目建成後將達到交通運輸部、工信部和國家質檢總局三部委對於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標準要求,成爲第9家國家級汽車檢測基地,全省唯一一家國家級汽車研發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後將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研發和檢測水平,助力打造良好產業生態。

目前,福山區初步形成了以科創研發爲動力、以關鍵核心部件項目爲支撐、以檢測認證服務爲保障的產業生態,構築起以磁山爲軸心的“北化工、南裝備”全市產業研發新格局,與傳統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並駕齊驅,形成三駕馬車,在3-5年內把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打造成爲產值超千億元、利稅過百億元的示範園區,爲煙臺2035年躍升成爲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