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以心爲燈 照亮學生人生之路

——記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張晨

■ 本報記者 陳 成

“春風彈琴呀,沙沙沙沙……”4月26日下午,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學樓內歌聲朗朗,第27屆“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音樂教師張晨正帶領學生們演唱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

“唱到‘沙沙沙沙’時,要敲打什麼樂器?”演唱到一半,張晨向學生們問道。

“沙錘。”同學們邊回答邊拿起沙錘搖晃起來。

類似這樣師生間一問一答式的互動場景,在張晨的課堂上總是會出現。

“視障學生的視覺通道受阻,需要聽覺、觸覺等其他通道去彌補。上課時,我會盡量多開發這些通道,讓學生們多感官聯動,從而彌補視覺的缺陷。”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張晨研究出一套專門針對視障學生的特色教學方法——具身認知理論下多審美通道統合的音樂教學法。

張晨1985年出生在安慶市,13歲時因爲視網膜脫落,雙目失明。驟然間陷入黑暗,她感到焦慮和自卑。“就連走路、夾菜這樣的生活小事,對我來說都變得異常艱難。”張晨說。

在父母的鼓勵和陪伴下,張晨前往安慶特教學校學習。在這裏,她與音樂結緣,並將其視爲自己的終生事業。

“音樂讓我找到了一種新的‘方式’看世界。” 張晨將樂譜翻譯成盲文,夜以繼日地練習,直到形成肌肉記憶。2002年,她被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音樂系鋼琴專業錄取,成爲安慶市首位盲人大學生。

大學畢業後,張晨回到母校安慶特教學校任教,她萌生了考研的想法。“讀研既是想提升自己音樂教育方面的能力,也是想給學生們做個榜樣,讓他們知道,視障學生的未來也能有無限可能。”張晨說。

張晨的考研之路,走得比別人更艱難。“盲文複習資料少,接收盲人的學校也少。”張晨並沒有放棄,一邊緊張備考一邊認真教課,每天4點多就起牀學習,7點多再去給學生上課,休息時間也會用來看書、背單詞。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2020年,張晨以初試、複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安慶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讀研期間,她依然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各類專業賽事,先後獲得第九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一等獎、安徽省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2022年,張晨順利畢業,成爲全國首個音樂學科教學聲樂專業的視障碩士生。

秉持初心,張晨畢業後再次回到安慶特教學校任教。現在,她主要教授音樂和盲文,同時還負責學校七彩旋音樂社團的排練工作。

以音樂爲橋樑,張晨讓許許多多的視障學生敞開心扉,勇敢地追尋夢想。

“張老師的音樂課很有趣,長大了,我也要像她一樣厲害。”安慶特教學校一年級學生陳飛燕告訴記者。

“一點一點發着微光,一閃一閃尋找未來方向……”張晨的原創歌曲《螢火蟲》中這樣寫道。她本人正如螢火蟲一般,體型很小、光很微弱,但全力釋放,“點亮”自己,照亮視障學生們的人生之路。

“我曾是一名盲人大學生,如今在教師崗位上,要用所學幫助更多的視障學生。” 張晨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