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善于从“另一面”思考解决问题

■胡建新

一位幼儿园老师给几个孩子出了一道“难题”:给每个孩子一张撕碎的世界地图,然后告诉大家说,谁能将地图完整拼起来谁就可以得到奖励。开始,老师以为凭孩子们的智力,很难完成此项任务,可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不到五分钟就拼好了地图。原来,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那个孩子就是从背面把熟悉的头像拼好了,地图也就被完整地拼出来了。

唯物辩证法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有正面就有反面,而反面又有“一面”和“另一面”,据此还可不断地分割下去。当人们习惯并擅长于只从“一面”思考问题而陷入困境时,如果能跳出惯性思维的窠臼,善于从“另一面”去观察分析,就会比较容易解决问题。现实中,许多看似单一的事物实际上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比如,科技的发展可以为人们带来便利和高效,但也会引发安全隐患和道德难题;人工智能武器为战争打开了一道提高作战效率和制胜概率的门,但也同时推开了一扇容易失控出错和引发灾难的窗。只有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或多面性,才不会过于偏执,从而减少失误和犯错。

军事是充满辩证统一的领域,败中有胜、危中有机,正中有奇、奇正合一,辩证原理无时无处不在。故而,军事指挥员在看到“一面”的同时,还要学会和善于看到“另一面”,因为“另一面”往往蕴藏着化危为机、反败为胜的机遇,又因其不易被人们关注或重视而能够出人意料、以奇制胜。古代打仗增灶减灶,就是运用两面性原理实施欺骗战术的典型战例。增灶,从“一面”看,用灶的增加虚张己方人强马壮的声势,可以迷惑和震慑敌人,让敌人望而却步;但从“另一面”看,虚增之灶一旦被敌人识破,势必会引发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同样,用减灶的办法也可以迷惑敌人,隐藏实力,诱使敌人入彀就范;反之亦然。

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植入了人类思维、行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方式,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不只是“双刃剑”,更是“多刃剑”。譬如,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和同时执行多项任务,在复杂情况下识别物体、分析数据和预测未来,能够全天候工作而不知疲倦。但是,它的研发和运用需要大量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它的可靠性一直存在隐忧和风险,尤其在涉及人类感性判断的领域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低级致命错误;它会产生基于特定训练的认知偏差,引发诸多不良后果;它还会违抗人类对它预设的指令和程序,为战场决策和作战行动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从技术角度看,由人工智能造成的种种安全隐患,往往源于编程错误、软件故障或外部干扰等因素。这不仅需要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把软件故障和编程错误降到最低限度,而且还要制订一旦出错能够迅即补救和处置的相关预案,把错误造成的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程度。而这些,恰恰需要从“另一面”思考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具有利弊等两面性,已经毋庸置疑。在它“弊”的一面,又存在正反两面,即可以为我所用的一面和对我有害的一面。2023年底,美国特斯拉得克萨斯州工厂一名工程师在调试机器人时突遭袭击,身受重伤。这无疑是机器人“坏”的一面。但从另一面看,如果将某些人工智能武器掩盖成“特洛伊木马”,“故意”被敌人缴获或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敌人内部,或可在敌人内部制造混乱和伤害,从而达到“未战先胜”“小战大胜”之目的。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战争如何演变,如何趋利避害始终是发展人工智能武器必须首先考虑和着重解决的问题。面对人工智能隐含的风险与挑战,心存侥幸或者置若罔闻,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只有运用多维思维、创新思维,善于从“另一面”思考解决问题,才能有效规避人工智能的技术缺陷,进而化其风险为诱敌出错的妙招,变其挑战为克敌制胜的契机,在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游刃有余地掌握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