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性格叛逆,弄得自己焦頭爛額、束手無策。其實,我們都是從小孩逐漸長大成人的,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過叛逆行爲,這不併奇怪,也不必覺得可怕。

誠然,父母教育孩子要聽話,應該如何如何,是出於內心的關心和愛護,希望兒女健康成長。但有時這種關心和愛護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所使用的方式不當,難以讓孩子接受,而且孩子在父母的威嚴下難以與父母溝通,只能從不聽話逐漸演變爲叛逆。

孩子的思維方式、追求趨向不能與家長完全合拍,這是很正常的自然行爲,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強求他們必須以父母的思維爲思維,以父母的言行爲言行,既不切實際,也不符合人類進步的必然。

允許孩子們適度叛逆,這種“叛逆”只要不是任性、不是以自我爲中心、不是無理取鬧,只要叛逆不過度,不背離人生方向,不違背爲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就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會給孩子的前途和命運帶來滅頂之災。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思維能力,也是孩子人生成長的最佳“營養素”。

乖乖孩往往安分守己、循規蹈矩,缺少開拓性思維;有叛逆性格的人,大多不安於現狀,有創新思維,不受“司空見慣”和“完美無缺”的束縛,敢於打破常規,銳意進取,尋求突破。現實生活中,不乏從小聽話的乖孩子長大後庸庸碌碌,也不乏從小叛逆的孩子成長爲人中龍鳳。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順其自然是對孩子們最大的關心和愛護。

父母的閱歷和經驗只能作爲後來者前行的路標,但不是他們成長的唯一方向。路在腳下,怎麼走,讓他們自由地去選擇,相信他們會走出一條父母所期望卻並不完全相同的人生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