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加大政策挖掘力度,积极拓展中医药毕业生基层就业空间,以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保障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输送,三项行动引导毕业生“下基层、留基层”,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据统计,2023年,学校5418名毕业生中大多数的学生以多种形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

“基层就业教育理念”

贯穿“三全育人”始终

前移指导关口。大学一年级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找准个人定位,客观了解“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明确扎根基层对于自身锤炼的重要意义。

细化指导服务。分学段分阶段针对性做好就业指导,大一大二在校生,结合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征、能力特长,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依托,通过学校就业指导名师的一对一咨询、面试模拟培训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基层就业指导服务;大三毕业生,以系部、专业、班级为单位构建“基层就业服务圈”,收集学生基层就业诉求,形成服务清单,定向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

深化育人成效。学校把基层就业教育作为“三全育人”关键环节,在入学季、实习季、毕业季常态化开展基层就业育人主题培训,将基层就业融入入学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就业规划,鼓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

探索“三元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全方位培养“品优技高”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

探索“三元嵌入式”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冠名班、订单班、师带徒班等方式,针对中医养生、小儿推拿、艾灸技术等8个健康服务职业方向,研发并践行“校企合作,双向嵌入;对接岗位,课程嵌入;以人为本,个性嵌入”的“三元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培养“品优技高”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重视以中医药文化培育学生中医思维和中医伦理,中医药文化育人成果《“二元六向七步”中医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工程研究与实践》荣获2018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打造线上线上一体化融合的“中医养生公益大讲堂”,“中医眼中的抑郁症”、“经络腧穴养生技巧”等线上课程将中医药健康文化深入融入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把中医“治未病”养生预防理念传递给学生,增强其医学科普与健康宣讲能力,为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预防、养生、治疗和康养的健康需求奠定坚实基础,学校“杏林青春宣讲团”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宣讲团”等殊荣。

凝练“健康乡村行”品牌,基于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乡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方面的优势,组织“中医药义诊团”“乡村健康行”“‘医’养健康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志愿服务队伍,赴基层开展拔罐、刮痧、推拿、中医耳穴压豆等中医理疗技术培训,在实践培训中让学生更好对接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并有效提升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水平。

以“具象化”的真实体验

驱动毕业生“留得住基层”

充分做好政策解读。通过校园宣讲会、校园双选会基层就业专区以及官方新媒体平台做好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考学升学优惠、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自主创业政策等学业提升、就业创业、职业发展方面基层项目优惠政策的详细解读。充分做好宣传报道。

线上线下形成立体化宣传体系,通过多渠道推送“百万学子进社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鲁喀专项志愿支教”“中医药文化进乡村”等基层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具象化”的真实体验驱动毕业生践行爱国情怀,响应国家需要,投身基层建设。

充分发挥榜样引领。通过对学校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如“三支一扶”涌现出的山东省唯一入选的2019年全国十大“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三八红旗手”王辉、“西部计划”表现突出的2022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毕义鹏以及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医院独自撑起中医科的艾乐松等基层就业毕业生的事迹报道,激发毕业生“向下扎根”,为基层和西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文/稿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孙其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