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 郭 钦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众多文艺作品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了艺术化再现。其中,生态题材电视剧创作迎来崭新机遇,涌现了一大批力作,《江河之上》《爱在青山绿水间》《绿水青山带笑颜》《春风又绿江南岸》《青山不墨》《运河边的人们》……这些剧作注重现实关怀,拓展题材内容,创新叙事视角,呈现出多元表达和新的美学追求,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描绘新时代秀美画卷

生态题材电视剧首要展现的就是自然环境之美,让观众全方位浸润于自然生态的美当中,情境式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这些剧集多采用实景拍摄,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成果。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在浙江湖州、杭州取景拍摄。电视剧《青山不墨》中,从原始森林到崎岖山路,从林场小院到工地窝棚,都原汁原味地展现了黑龙江的林区风光。冬天,茂密的森林与皑皑大雪组成了一幅寂静美好的自然图景。夏天,远山与青草,阳光下戴着草帽耕作的农人,热气腾腾的灶台,滔滔不绝的江水,每一帧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的光影,尤其是俯瞰镜头下的大场面,犹如一幅幅水墨画,给人意味绵长的视觉享受。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拍摄跨越秋、冬、春三季,剧组深入北京,天津,杭州,承德御道口,内蒙古乌拉盖、多伦、克什克腾旗、乌丹等地取景。主创们甚至还原建造了一个占地数千平方米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部。该剧取材于造林过程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几代塞罕坝人奋力拼搏,在高原荒漠打造浩瀚林海,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彰显了当代中国拼搏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

这些真实取景,如实呈现了祖国各地的美丽自然风光,激发了观众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和珍惜,也唤醒了观众的生态意识和对环保理念的坚守。同时,生态题材电视剧对绿水青山、江河湖海、花草田园等自然景象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诗化意境,如《运河边的人们》中缓缓驶过的船只,《青山不墨》中小兴安岭的阵阵涛声,《绿水青山带笑颜》中活蹦乱跳的鱼儿,《富春山居》中错落于田野和群山间的杭派民居……这些意象,为电视剧增添了浓浓的绿色写意和诗化风格。

塑造新青年新形象

“艺术是靠艺术形象来说话的。在艺术中,如果离开了艺术形象,再伟大的思想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伟大的思想只有当它是在艺术形象中、并由艺术形象创造出来的时候,才具有艺术的力量。”

电视剧与风光片不同,要抓住时代脉搏,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在不断递进的叙事中碰撞出人文之光。近年来涌现的生态题材电视剧,便在一幅幅秀美的生态画卷中,塑造了一个个优秀的新青年形象。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严东雷、《青山不墨》中的马永祥、《运河边的人们》中的路长河、《花开山乡》中的白朗、《江河之上》中的罗远等。这群年轻人,具备工作能力强、甘于奉献、勇敢正义等共同特质,同时也各具特点,有较强的艺术典型性。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严东雷工作踏实,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听取群众的心声,成功治理了无序养殖,打赢了上任后的第一场硬仗。

《运河边的人们》第一集开头便是一组平行蒙太奇,一边是苏氏集团的免检船只超载且运输违禁品,一边是执法人员路长河一路紧追。路长河是一个坚定的生态环境保护者,一个有担当的执法人员。当东江成立大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后,在单位没有人愿意去的情况下,他自告奋勇,被抽调至大运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开始了大运河的生态治理工作。电视剧在塑造这位模范人物的时候,并没有一味地拔高,而是努力展现其在家庭、社会中的丰满个性。比如他在家里是一位“家庭煮夫”,宠爱女儿,关心妻子,也有周海涛这样亦正亦邪的朋友。

《花开山乡》中,当不法商人打着“特色小镇”建设的名义试图在芈月村盗采稀土矿藏、破坏生态时,白朗毫不犹豫地制止。因为不法商人背后有“保护伞”,白朗的制止困难重重。当与不法商人暗中勾连的李副县长亲自来到芈月村施压时,白朗守住了正义:“中央早就提出,建设特色小镇,要严守生态保护这条红线,严禁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那就是说,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压倒一切的……”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件,青年白朗的形象越来越丰满、立体、鲜活,同时强有力地诠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我们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期播出的《江河之上》浓墨重彩地呈现大场景的同时,细腻柔软地刻画了一群敢作敢为、意志坚定、热爱自然、守护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和环境保护者。

一个个他与她,组成了英气、有为的他们,给剧作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情怀底色。

传播科学进步的绿色发展观

电视剧飞入寻常百姓家,往往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生活方式。生态题材电视剧有助于普及和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方面,积极发挥着艺术的审美功能。

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中,围绕生态治理产生了不少的矛盾冲突,如运河周边的企业需要动迁,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工人面临着失业风险。这些矛盾冲突,让观众明白了生态保护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背后涉及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随着剧情推进,工厂企业、沿河的居民从不理解转而大力支持。

电视剧《青山不墨》以林业战线全国劳模马永顺、张子良等英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林业工人从伐木到护林的艰难转变。剧中,马永祥等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从前,他们总是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伐木任务。于他们而言,伐的树木越多,贡献越大。于是,当魏建中告诉他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树时,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深远含义。随着故事的推进,他们逐渐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终成为坚定的植树人和护林人。

此外,生态题材电视剧还生动、直观展现了生态治理过程,让观众逐步理解生态保护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如电视剧《青山不墨》中三代林业人为保护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发明了“四季锉锯法”“流水作业法”等;《最美的青春》中展现的选种、育苗、工具研制等,其专业程度甚至高于荧屏上的许多行业剧;《江河之上》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电视剧作为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有责任书写生态主题的中国故事,将生态文明的观念根植于人们心中。而生态题材电视剧中的生态叙事,不仅是一种文艺创作现象,更是创作者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对秀美中华的时代畅想和积极实践。总体来看,生态题材电视剧携带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体现出国产剧的多元化创作,在艺术、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