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元宇宙熱乎了一兩年後,大家把目光精力轉向了AI大模型,資本市場的熱點也變了,國內開啓了‘百模大戰’,好像元宇宙不行啦。但我覺得這種認知有失偏頗,全社會都在追熱點是不行的。”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喬秀全表示,元宇宙和AI大模型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促進的,技術研發和商業投資都應該紮實推進,學術界、產業界都應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幹各自擅長的事情。

喬秀全教授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

喬秀全說,ChatGPT出現後,有人認爲元宇宙成爲過去時,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纔是未來。實際上,元宇宙與大模型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的技術是相互支撐的。不能大模型研究熱了,元宇宙研究就不重要了。元宇宙技術成熟了,對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和用戶體驗絕對是好事。同樣,AIGC的出現不但不會取代元宇宙,反而對元宇宙的發展是重大利好,有助於加速元宇宙建設。

他解釋,元宇宙是虛實融合的新型互聯網應用狀態,需要構建大量的3D模型,生成圖片或視頻。原來這些工作要靠人工完成,成本高,製作週期長。有了大模型技術,可以快速生成三維模型、圖片、視頻,還可以生成“數字人”,降低技術門檻和成本,元宇宙應用也能快速成熟起來。

喬秀全是北郵網絡與交換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公共大數據安全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圖學學會網絡圖形學專委會副主任。他專注於基於跨平臺Web AR/VR技術、面向6G的多模態全息通信服務、數字孿生與元宇宙、三維重建及可視化關鍵技術、智能邊緣計算等方面的研究,所在團隊承擔了多項國家和北京市重點研發項目,曾獲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通信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

作爲通信技術領域知名學者,喬秀全對移動通信技術服務人類深有感觸。談到6G技術和應用前景時,他說,6G技術把沉浸式通信作爲主要應用場景之一,從技術角度講,未來的通信應該是沉浸式通信。“設想一下,未來你戴着輕量化智能AR眼鏡給人打電話,哪怕物理距離很遠,也會看到對方逼真的‘數字人’就在跟前,像面對面聊天一樣,非常有親近感和臨場感。”

喬秀全認爲,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像孫悟空那樣有很多“分身”,即自己的“數字人”,他們在虛擬空間裏可以代替自己做許多事情。而且,每個人都會有不只一個的“數字人”,形象上可以跟真人一樣,也可以不一樣。比如在辦公室是一個形象,打網絡遊戲又是一個形象,與女友聊天再換一個形象。

這些效果的背後,都需要AI大模型技術的支撐。喬秀全說:“大模型是給‘數字人’一個靈魂。通過大模型技術,‘數字人’可以學習你說的話、看的書、寫的文章,掌握你跟人交流的信息等等,還可以通過強大算力生成內容。有了這些能力,‘數字人’就可以個性化地代替你做一些事情了。”

有人擔心“數字人”的大量出現將會使社會關係和人際交往變複雜,就此,喬秀全表示,這可以從多方面加以規範。單就通信技術講,未來的趨勢就是虛虛實實、虛實融合,當然人與人之間的線下交互還很需要。“現在人們開會也是線上線下,只不過現在是平面二維的,未來是三維沉浸立體的。”

喬秀全還說,我國發展通信技術,政策上一定要在項目、資本、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支持鼓勵,要發揮制度優勢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協調組織好重大科研攻關和應用,一些標準要強制執行。這些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良好,持續的政策支持起了相當大作用,調動了社會資本和各路科技人員投身這一新興產業,結果是技術有了很大進步,標準化應用同步跟進,市場也越來越大。這對我國通信技術發展是個很好的啓示。

“此外,產學研也一定要保持聯動,”他說,大模型出來後,高校既沒算力又缺數據,科研優勢式微,一些高校科研人員沒有看清實際應用場景,也沒有看到面向未來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但高校和科研機構畢竟是人才集聚之地,對前沿科技動態很敏感。“所以,高校與產業界都不能各自在自己的體系裏轉了,要聯動起來,發現真問題,研究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