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青年報

申城高校展示勞動育人碩果

將立德樹人融入勞動實踐

交大同學將自己參與木工勞動的作品送上義賣攤位。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同學正在展示勞動教育成果。本版均爲受訪者供圖

創意木工勞動課上學做的桃木梳、掐絲琺琅木盤等作品,作爲愛心義賣品爲公益事業獻上綿薄之力;手腦並用以科技創造賦能勞育課堂;學科引領創新勞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值此“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申城高校紛紛展示豐碩的勞動育人實踐成果,將立德樹人融入新時代的勞動實踐。

青年報記者劉昕璐

上海交通大學:爆款勞動課解鎖多項技能

創意木工勞動課是上海交通大學開展的特色勞動教育活動,同學們在實踐中瞭解木工知識,劃線下鋸、切削琢磨,製作出魯班鎖、桃木梳、嵌銀絲書籤、掐絲琺琅木盤等精美作品。截至目前,這門爆款勞動課已開展了近20場,累計1600多人次學生參與其中。

勞動節前夕,在校團委組織下,衆多參與木工勞動的同學自願將親手製作的作品送上校青志隊的義賣攤位,爲孤獨症公益事業獻上愛心。這些凝結同學們心血的勞動成果轉化爲溫暖的力量,更好地詮釋着勞動精神。

學校依託設計學院工坊,還讓美育元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勞動育人實踐,引導同學們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精髓。活動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報名,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在動手實操中交流合作。目前,木刻版畫拓印、絲網印刷等勞動實踐課程已廣泛開展。

學廚藝,也是勞動育人的閃亮成果。最近,廚藝學堂在交大第一餐飲大樓爲三十多名同學帶來了一堂雲南洱海海菜花烹飪課。課程以海菜花的故事開始,後勤保障中心的閆瑩雪老師爲同學們介紹了交大和海菜花的淵源。上海交通大學孔海南教授帶領團隊紮根西南20餘載、矢志治理洱海,經過十年積累、五年實踐、三年攻堅,水質風向標海菜花才重現洱海。如今,隨着水質逐漸恢復,海菜花不僅回到了洱海,還成爲當地百姓增加收入的“致富菜”。2023年,上海交通大學的科研團隊取得了海菜花貯藏保鮮技術的突破,打通海菜花從田間到餐桌的各個環節,海菜花才得以作爲食材出現在廚藝學堂上。

隨後,董國獻大廚又爲同學們示範教學了一道春夏之交的時令菜餚——海菜花炒蠶豆肉片。一套示範流程行雲流水,同學們六人一組,在幾位大廚的指導下親手烹飪並品嚐美食,收穫美味的勞動成果。

以勞動立德樹人,廚藝學堂正是以海菜花爲紐帶在勞動實踐中融入思政元素,既讓同學們提升了烹飪勞動技能,更在動手實踐中致敬新時代。記者瞭解到,目前,學校正以勞動實踐爲抓手,培根鑄魂、立德樹人,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親手栽培養護玫瑰幼苗,玫瑰壓花,玫瑰寫生創作,玫瑰拿鐵製作,玫瑰純露體驗,4月28日,一場“玫瑰文化育人盛宴”也在程及美術館上演,同學們在暮春時節用多彩的勞動與玫瑰花樣邂逅。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勞動與專業學科深度融合

自己動手設計樓道和宿舍,爲中小學設計40餘門勞動教育課程,自主研發蔬菜種植機器人……“五一”之際,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也展示了這一年來勞動教育與專業學科建設深度融合的成果,共話新時代勞動教育。

近年來,二工大主推“3C”勞動教育,聚焦時代新人培育的標準和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緊密圍繞培育學生勞動認知(Cognition)、幫助學生掌握勞動本領(Capaci-ty)、促進學生形成勞動意識(Con-sciousness)展開。在實踐中取得了紮實的育人成效,讓學生在勞動中綻放出了生命的活力。

春節的紅燈籠、上巳節的扇子、端午節的燈籠,同學們將樓道和宿舍設計成不同的傳統節日主題,在此過程中,也感受到了勞動的樂趣。在“文化浸潤社區勞動塑造美德”之社區美化成果展示環節,勞動教育與一站式社區建設有機結合的勞育成果展現在師生面前。藝術學院學生結合專業因地制宜開展學生社區樓宇空間美化勞動實踐活動,創設勞動文化、專業文化濃郁的社區育人環境。

在“賦啓蒙教育拓職業人生”之大中小勞動教育一體化課程展示環節,展示出二工大爲進一步上好勞動育人這堂“大思政課”,積極探索建設大中小一體化勞動教育課程,發佈賦能中小學勞動教育“3C”課程菜單,與進才中學(北校)、龔路中學等中小學合作,開展40餘門課程,服務近5000名中小學生的成果。

職業技術教師教育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對標上海現代化產業發展需要,面向中小學生開發了先進材料、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綠色低碳四大類職業啓蒙課程,幫助中小學生培養良好勞動品質,積極探索大中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

在“學科融合以勞賦能”勞動教育成果展演環節,各學院則分別帶來勞動教育賦能科技創新、人工智能發展、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海製造”品牌推廣、城市更新的新時代勞動育人路徑及成效。

在圖文信息中心一樓展廳,一場“勞動+專業”特色育人成果巡展上,各學院結合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展示在學科引領下各具特色的勞動育人成果,也吸引同學們紛紛駐足打卡,“沉浸式”體驗和感受勞動的魅力。

創意木工勞動課上學做的桃木梳、掐絲琺琅木盤等作品,作爲愛心義賣品爲公益事業獻上綿薄之力;手腦並用以科技創造賦能勞育課堂;學科引領創新勞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值此“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申城高校紛紛展示豐碩的勞動育人實踐成果,將立德樹人融入新時代的勞動實踐。

青年報記者劉昕璐

上海交通大學:爆款勞動課解鎖多項技能

創意木工勞動課是上海交通大學開展的特色勞動教育活動,同學們在實踐中瞭解木工知識,劃線下鋸、切削琢磨,製作出魯班鎖、桃木梳、嵌銀絲書籤、掐絲琺琅木盤等精美作品。截至目前,這門爆款勞動課已開展了近20場,累計1600多人次學生參與其中。

勞動節前夕,在校團委組織下,衆多參與木工勞動的同學自願將親手製作的作品送上校青志隊的義賣攤位,爲孤獨症公益事業獻上愛心。這些凝結同學們心血的勞動成果轉化爲溫暖的力量,更好地詮釋着勞動精神。

學校依託設計學院工坊,還讓美育元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勞動育人實踐,引導同學們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精髓。活動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報名,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在動手實操中交流合作。目前,木刻版畫拓印、絲網印刷等勞動實踐課程已廣泛開展。

學廚藝,也是勞動育人的閃亮成果。最近,廚藝學堂在交大第一餐飲大樓爲三十多名同學帶來了一堂雲南洱海海菜花烹飪課。課程以海菜花的故事開始,後勤保障中心的閆瑩雪老師爲同學們介紹了交大和海菜花的淵源。上海交通大學孔海南教授帶領團隊紮根西南20餘載、矢志治理洱海,經過十年積累、五年實踐、三年攻堅,水質風向標海菜花才重現洱海。如今,隨着水質逐漸恢復,海菜花不僅回到了洱海,還成爲當地百姓增加收入的“致富菜”。2023年,上海交通大學的科研團隊取得了海菜花貯藏保鮮技術的突破,打通海菜花從田間到餐桌的各個環節,海菜花才得以作爲食材出現在廚藝學堂上。

隨後,董國獻大廚又爲同學們示範教學了一道春夏之交的時令菜餚——海菜花炒蠶豆肉片。一套示範流程行雲流水,同學們六人一組,在幾位大廚的指導下親手烹飪並品嚐美食,收穫美味的勞動成果。

以勞動立德樹人,廚藝學堂正是以海菜花爲紐帶在勞動實踐中融入思政元素,既讓同學們提升了烹飪勞動技能,更在動手實踐中致敬新時代。記者瞭解到,目前,學校正以勞動實踐爲抓手,培根鑄魂、立德樹人,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親手栽培養護玫瑰幼苗,玫瑰壓花,玫瑰寫生創作,玫瑰拿鐵製作,玫瑰純露體驗,4月28日,一場“玫瑰文化育人盛宴”也在程及美術館上演,同學們在暮春時節用多彩的勞動與玫瑰花樣邂逅。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勞動與專業學科深度融合

自己動手設計樓道和宿舍,爲中小學設計40餘門勞動教育課程,自主研發蔬菜種植機器人……“五一”之際,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也展示了這一年來勞動教育與專業學科建設深度融合的成果,共話新時代勞動教育。

近年來,二工大主推“3C”勞動教育,聚焦時代新人培育的標準和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緊密圍繞培育學生勞動認知(Cognition)、幫助學生掌握勞動本領(Capaci-ty)、促進學生形成勞動意識(Con-sciousness)展開。在實踐中取得了紮實的育人成效,讓學生在勞動中綻放出了生命的活力。

春節的紅燈籠、上巳節的扇子、端午節的燈籠,同學們將樓道和宿舍設計成不同的傳統節日主題,在此過程中,也感受到了勞動的樂趣。在“文化浸潤社區勞動塑造美德”之社區美化成果展示環節,勞動教育與一站式社區建設有機結合的勞育成果展現在師生面前。藝術學院學生結合專業因地制宜開展學生社區樓宇空間美化勞動實踐活動,創設勞動文化、專業文化濃郁的社區育人環境。

在“賦啓蒙教育拓職業人生”之大中小勞動教育一體化課程展示環節,展示出二工大爲進一步上好勞動育人這堂“大思政課”,積極探索建設大中小一體化勞動教育課程,發佈賦能中小學勞動教育“3C”課程菜單,與進才中學(北校)、龔路中學等中小學合作,開展40餘門課程,服務近5000名中小學生的成果。

職業技術教師教育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對標上海現代化產業發展需要,面向中小學生開發了先進材料、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綠色低碳四大類職業啓蒙課程,幫助中小學生培養良好勞動品質,積極探索大中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

在“學科融合以勞賦能”勞動教育成果展演環節,各學院則分別帶來勞動教育賦能科技創新、人工智能發展、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海製造”品牌推廣、城市更新的新時代勞動育人路徑及成效。

在圖文信息中心一樓展廳,一場“勞動+專業”特色育人成果巡展上,各學院結合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展示在學科引領下各具特色的勞動育人成果,也吸引同學們紛紛駐足打卡,“沉浸式”體驗和感受勞動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