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做大航天時代的追“星”人

——記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邢斯瑞

本報記者 吳茗

作爲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吉林長光衛星先後通過22次成功發射實現108顆“吉林一號”星座在軌運行,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2014年,長光衛星成立之初,40餘位年輕人合力闖出一條商業航天路,邢斯瑞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37歲的邢斯瑞,是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信息通信技術研究室主任。2012年,他從哈爾濱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中國航天事業當中。

“技術突破的過程是非常辛苦坎坷的,但是結出的果實是甜蜜的。科研就是每天都在不斷髮現新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業十餘年來,邢斯瑞始終進行微小衛星總體技術、信息通信相關技術研究,在艱鉅而又複雜的航天工程研究領域,他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不斷地突破技術難關,不斷地創造新的科技成果。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曾經跟着試驗隊在外工作兩年,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作戰,從聯試飄雪的哈爾濱,到試驗炎熱的上海,到發射杳無人煙的大戈壁,工作強度大加上孤軍奮戰的精神壓力,是我在工作崗位上迎來的第一個挑戰。”刑斯瑞說,要想與日月星辰對話,熬夜是必修課,受凍捱餓更是家常便飯。“在激光通信終端的研製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需要對恆星進行標校,而標校基本都在夜裏進行,東北深夜比較冷,這種外場試驗真是把自己凍得冰涼,但小病小鬧大家都不在意,憑着堅強的意志,我們完成了最終的測試,也爲衛星在軌成功建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衛星研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但是,長光衛星這支敢創新、善鑽研、愛發明的團隊以堅韌不拔的航天精神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經過10年發展,如今長光衛星已成爲中國商業航天的領軍企業之一。工作中,邢斯瑞帶領測試團隊攻堅克難,研製了4代衛星綜合測試設備及模擬仿真系統,從通用化、半自動化、自動化到最後的智能化,實現公司商業衛星測試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大大提高了測試效率,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成本,使測試效率提高50倍以上。其間,開發了自動化引擎、優化硬件拓撲結構,使整個系統向數字化信息化發展,應用在全部“吉林一號”衛星的研製中,推進了公司衛星批產進程,其開創性的成果,持續引領着行業技術發展。

近年來,隨着工作涉及面的拓寬,以及公司在衛星遙感數據數傳領域取得的進步和成績,邢斯瑞在“吉林一號”衛星的建設中始終發揮着極爲重要的作用,以科技創新與實幹擔當,在商業航天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提及踏入商業航天領域的初心使命,邢斯瑞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航天科技雖高大上,但我們更希望它接地氣,將衛星製造的終點定位在下游應用,用高清、高效的遙感影像賦能農業林業、生態環保、防災減災和城市建設等領域,致力於用航天信息產業服務更多人。”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邢斯瑞,用創新工作爲中國航天事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2020年獲吉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22年入選“長春市高層次產業人才隊伍”;2023年,被評爲全國“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翻開邢斯瑞的履歷表,獲獎欄被衆多榮譽填滿,而讓邢斯瑞深感驕傲和自豪的,始終是“中國航天人”這個標籤。面向大航天時代,邢斯瑞和長光衛星的追“星”人們繼續風雨兼程、披荊斬棘,爲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