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南日報

5月4日,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3600多年古老商代城牆下,“巍巍亳都 活力管城”潮流青年藝術季活動精彩紛呈,彙集潮流藝術家展覽、復古機車派對、不插電音樂會、戶外露營、咖啡市集等潮流青年藝術業態,吸引各方遊客和青年朋友紛紛打卡體驗。 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本報記者 王延輝

提起考古工地,你會想到什麼?一處又一處探方,一個又一個剖面,一層又一層黃土,神祕而高冷。

今年“五一”假期,在鞏義雙槐樹遺址、滎陽青臺遺址、鄭州大河村遺址,考古工地卻有着讓人驚喜的另一面。

免費領取文創產品、品嚐文物考古咖啡、參與考古體驗發掘、親手觸摸文物、考古工地露營……5月1日至3日,由鄭州市文物局指導、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辦的“考古工地公衆開放日”活動豐富多彩,參觀體驗者絡繹不絕,考古工地一下子“潮”成了度假勝地。

5月3日,趕在“考古工地公衆開放日”的最後一天,家住鞏義市區的賀瑞冰帶着家人專程“打卡”雙槐樹遺址。

黃河南岸、伊洛河東,雙槐樹遺址位於鞏義市河洛鎮雙槐樹村的高臺地上。一別往日寧靜,這個假期,遺址格外熱鬧。

“這是河南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是鞏義的文化驕傲,我們就生活在中華文明的核心地。”賀瑞冰自豪地說。

雙槐樹遺址距今5300年前後,是迄今爲止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這一中華文明形成的初期,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被專家學者稱爲“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國”。

“來到這裏,就像從現代穿越進了歷史。”穿行在考古工地,賀瑞冰一會兒考古集章,一會兒體驗發掘,“考古工地本來是發掘文物的地方,總覺得與百姓生活離得有點遠,但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活動,一下子把這個距離拉近了。”

中國最早絲綢發現之地和“北斗九星”天文考古實證之地在哪裏?答案是:滎陽青臺遺址。

這處遺址坐落在滎陽市廣武鎮青臺村東、枯河北岸的崗地上,是一處距今約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遺址。

“青臺之上,踏仰韶之跡,尋絲綢之源。”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魏青利“客串”解說員,在她的引領下,參觀者體驗了一場“樂享考古”之旅。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這裏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絲綢。”趁着假期,五年級小學生馬宇鑫由父母帶着到青臺遺址考古工地實地研學了一番。

作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鄭州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核心區域和主根主脈所在。

這幾天,位於鄭州市中州大道、連霍高速附近的大河村遺址也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

大河村遺址距今6800—3500年,是一處包含仰韶、龍山以及夏、商四種考古學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出土有大量精美彩陶,著名的彩陶雙連壺即出土於此。

“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區別,在於是打製還是磨製石器。”“你看這個玉璜多精緻,5000年前的先民都愛美了。”……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精心選出6件館藏文物與大衆“零距離”見面,館長鬍繼忠向大家講述每件文物背後蘊藏的故事。

陶鼎、陶缸、陶罐、陶碗、陶杯、陶盆、陶甑等出土文物在文物觸摸區一字排開,引得遊人駐足流連。“那麼久,還這麼完整!”細細打量、觸摸着每一件文物,10歲的小學生王子齊不由感嘆。

從“高冷”走向大衆,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祕面紗。“考古工地往往給人以神祕感、好奇感,但現在也可以時尚潮玩起來。”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舉辦一系列活動,就是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歷史文化融入現代生活,與人們更好地相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