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字公瑾,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他從嘉靖十七年(1538)便開始擔任內閣首輔,前後達七年,中間曾經離職過三年。在嘉靖朝的首輔任上算是任職非常長的一位。嘉靖二十七年(1548),夏言被公開處決。明朝自永樂設立內閣以來,他是唯一一個被公開處決的內閣首輔。即便嚴嵩罪惡滔天,最後都能安靜老死。可見夏言下場之悽慘。而他之所以如此,還要從他如何當上內閣首輔說起。

1、以迎合嘉靖皇帝當上首輔

嘉靖初,嘉靖皇帝爲了給自己的親生父母正名,從而掀起了一系列的禮儀制度的改革。關於郊祀制度,他認爲天地合祀不合古禮,應該分設二郊,共設天、地、日、月四壇。當時的內閣首輔張璁對這一推翻祖制的建議不敢作出決定,衆大臣更是持反對態度。嘉靖皇帝非常鬱悶。

這時夏言正好上疏,請求皇帝親耕南郊,皇后親蠶北郊。這種“南北二郊”的提議正好與嘉靖皇帝“分設二郊”的建議相符。嘉靖很高興,於是下旨褒獎。夏言知道自己誤打誤撞恰好合了皇帝的心意,而嘉靖皇帝的褒獎便是在暗示他更進一步提出“分設二郊”的奏議,以爲自己代言。夏言的心思玲瓏剔透,自然明白了嘉靖皇帝的暗示。於是他再次上疏,請分祀天地。對此大臣們紛紛反對。不過嘉靖皇帝終於找到了踐行自己提議的突破口和支持者。在處理了一些強硬的反對者之後,便順利地實行了。而夏言也得到嘉靖皇帝的褒獎,被賜予四品服俸。

後來夏言又“贊成二郊配饗議”、“贊帝更定文廟祀典及大禮”。自此嘉靖皇帝對他越來越信任,越來越倚重。這甚至導致當時的內閣首輔張璁都感到了危機,曾設局想要一舉除掉他。

除此之外,嘉靖皇帝喜好道教玄修,時不時就召集大臣撰寫青詞,以贊玄修。夏言作爲一名進士,文采自然不必說。他於是按下心思,仔細琢磨青詞的寫法。而他的文辭也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大加讚賞。

嘉靖十五年(1536),夏言被擢升爲翰林院掌院學士,禮部尚書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授武英殿大學士,參贊內閣機務。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時、大學士翟鑾都是好好先生,沒有主見,內閣票擬的決議便大多出自夏言之手。他的權力與首輔無異。嘉靖十七年,首輔李時去世,夏言順利地成爲了內閣首輔。

2、得權後驕橫無禮,與嘉靖皇帝唱反調,逐漸失去信任

夏言當上首輔之後,以爲自己的地位穩如泰山,漸漸便開始顯露其耿直、狂妄的一面。

他不光對大臣頤指氣使,對嘉靖皇帝的旨意同樣開始陽奉陰違,也就是史書上所謂的“面諛退誹”。表面上答應得好好的,背地裏對嘉靖的一些要求卻表示不滿。有時候在執行上還會略做變通,甚至只完成部分要求。

夏言也同樣不再費力去猜測嘉靖皇帝的心思,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嘉靖十八年(1539),嘉靖皇帝帶着夏言與嚴嵩一同回湖廣承天府拜謁安葬其父母的顯陵。嘉靖皇帝拜謁完後,夏言便直接催促他趕緊回京。嘉靖皇帝大爲不樂意。他認爲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活動,需要進行表賀,而當前只是完成了其中一部分禮儀活動。這時嚴嵩看穿了嘉靖皇帝的心思。於是懇請皇帝表賀。嘉靖再三推辭,而嚴嵩再三懇請。終於嘉靖的目的達成。於是下令表賀。自此之後,嘉靖皇帝對夏言便開始有所不滿。

而撰寫青詞是嘉靖皇帝畢生的愛好。夏言未當首輔前還花心思去鑽研,但是當上首輔後,可能是因爲政務繁忙,也可能是他覺得目的達成,便不再認真撰寫青詞。有時他奉旨撰青詞,以舊作搪塞,或者潦草幾句充數等等。嘉靖皇帝看後直接將其文稿扔到地上,憤怒不已。

嘉靖皇帝執迷於道教,常常換下龍袍,穿上道袍。不僅自己穿,還賞賜大臣以竹葉束髮巾製作的黃色道冠、以皮帛製作的道士式靴鞋。嘉靖皇帝讓衆臣換好道服之後一起覲見。而夏言認爲這些不是大臣該穿的衣服,仍然以烏紗圓領的朝服相見。這使得他在羣臣中鶴立雞羣。而這更讓嘉靖皇帝不滿。他不僅覺得沒有面子,而且有種當着羣臣面被打臉的感覺。

除此之外,夏言對皇帝及其身邊的太監都非常傲慢。有時候,夏言甚至會違制擅自乘肩輿出入西苑齋宮。對來給他傳旨的太監,夏言更是不假辭色,呼之如下人。

這種種的舉動逐漸便開始觸犯嘉靖皇帝的底線。嘉靖二十一年(1542),夏言曾經因此被罷免過三年。後來他在這三年間又極力撰寫青詞,贊助玄修,終於得以復任。可是他仍然沒有吸取教訓,最後還是敗在了這一點上。

3、夏言最後的下場及原因

導致夏言最終被殺的導火索便是“復河套之議”。

正統時,土木之變,蒙古俺答汗佔領河套地區。而河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蒙古佔領後即便於長驅直入陝甘,又利於直搗宣府、大同,威脅北京。所以歷朝都有收復河套的決議,但是一直沒有成功。嘉靖時,能征善戰的曾銑擔任陝西三邊總督。經過多年謀劃,認爲此時是收復河套的最好時機。夏言同樣贊同他的提議。而嘉靖皇帝在夏言的遊說下最開始也是持贊同態度的。

後來嚴嵩突然上疏,說夏言私擬詔旨、曾銑掩敗不奏、剋扣軍餉等事,又責夏言收復河套之議是強君脅衆。一直以來都認爲是嚴嵩的奏疏導致了夏言的被殺。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

從夏言的發跡之路看,討好嘉靖皇帝是其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他在得到權利後,又將嘉靖拋在了一邊。有種卸磨殺奴的感覺。以嘉靖皇帝的才智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礙於其以前的功勞及理政的才能,一直忍了他七年。到這時候,嘉靖皇帝對夏言的傲慢無禮已經是忍無可忍了。而嚴嵩的奏疏恰好提醒了他。這次爭論是除掉夏言最好的藉口和時機。想起自己身爲九五之尊,竟然被一大臣如此利用和怠慢,嘉靖皇帝就心中火起。這些原因最終促使了他下定決心。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嘉靖皇帝勒令夏言以禮部尚書致仕。同年十月,夏言被公開處決。

而嚴嵩最後之所以能夠善終,其實與他能夠始終如一地迎合嘉靖皇帝有密切關係。而夏言只是將討好皇帝當作了一個得到權力的工具。這是兩者最終下場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關文章